广告

被央媒评论,华为力推的增程式混动是落后技术吗?

2022-07-08 16:22:15 Challey 阅读:
或许,增程式或者插电式混动技术能够满足当前里程焦虑问题,但待电池技术完全成熟以后新能源电动车市场或将以纯电技术为主流。

去年,华为与车厂联合发布了增程式混动技术的电动车问界M5,近日,华为再次发布同技术的M7,在电动车行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对增程式系统大加赞扬并表示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昨日,长城汽车定位高端的魏牌CEO李瑞峰发表微博“怒怼”:“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同时,央广网对此采访了行业专家并发表了评论。ZL1ednc

ZL1ednc

长城汽车魏牌李瑞峰微博ZL1ednc

ZL1ednc

本文首先讨论什么是增程式混动技术,并与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几种驱动技术进行对比,最后从行业情况简要分析未来的主流技术将是什么。ZL1ednc

什么是增程式混动技术?

所谓增程式混动技术,从字面意思可以拆分为:增程+混动。ZL1ednc

增程指的就是能够增加行驶里程。早期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发展有限,2017年比亚迪SUV电动出租车e5上市,采用三元锂电池,输出功率60千瓦每小时,标称续航里程为400Km,实际在城市续航里程约250Km左右。那是当时续航里程最高的纯电动车。其他厂家出产的家用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都在几十到一百多公里续航。这样的纯电系统对于城市勉强能够满足,但对于长途来说远远不够。ZL1ednc

于是,有厂家针对这种情况重新研发了增程技术,目的是增加纯电汽车的续航里程。ZL1ednc

那就是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同时用燃油发动机发电,发出来的电直接给电池组充电,这样电池在驱动电机带动汽车行驶的同时又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电能。这理论上看似乎就能让汽车一直行驶下去,但受限于汽车油箱大小,所以实际里程=纯电里程+燃油发电里程。ZL1ednc

这就是增程的意义所在。ZL1ednc

为什么又说是混动呢?ZL1ednc

因为发电用的是传统的燃油发动机。ZL1ednc

但是,燃油发动机只发电,不直接驱动汽车,因此也不需要变速箱(日常所说的波箱)。图示如下:ZL1ednc

ZL1ednc

目前的增程式混动技术一般有三种工作模式。ZL1ednc

纯电模式

ZL1ednc

如上图,动力电池输出电能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带动车辆行驶,此模式仅在表显SOC(State of Charge,充电状态)不低于70%的情况使用。这个70%阈值可以由系统设定,表示电池在电量低于多少时启动燃油发动机发电为电池组充电。

混动模式ZL1ednc

ZL1ednc

如上图,在超车、爬坡等需要大功率的情况下,增程器启动为驱动电机进行供电,同时电池组也为驱动电机供电,发挥电机的最大功率。此模式下,电池电量消耗会很快,如果动力电池电量小于60%,电池就会停止输出。ZL1ednc

这实际上有点像PHV(插电式混动)的双驱动模式。

燃油+电驱模式ZL1ednc

ZL1ednc

如上图,当电池组电量低于70%时,增程器启动驱动驱动电机让汽车行驶;当增程器提供的动力大于驱动电机所需动力时,多余的电量就会给电池组充电,让动力电池电量维持在70%的阈值电量。

这实际上也有点像PHV(插电式混动)的燃油单驱动模式。

但想要完全充满电,需要外接充电桩充电。

正是由于电动车有耗电、充电,电池状态检测等各种工作(不仅仅是增程、插电,纯电也有),所以电动车需要大量的BMS芯片。

上面就是增程式混动模式的简单原理。

详细的技术原理可以关注我们或者联系作者深入探讨(微信同名)。ZL1ednc

三种电动汽车驱动技术比较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有三种驱动模式:纯电动车、增程式混动车、插电式混动车。ZL1ednc

纯电动车的驱动模式是通过动力电池给驱动电机供电,驱动汽车行驶。这种模式最简单,缺点是依赖电池的容量(续航)和寿命。ZL1ednc

增程式混动车的驱动模式如上面介绍:串联一个燃油发电机,专门用来在电池电量低的时候给电池充电。电池是驱动车轮的马达的唯一动力源。这种方案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技术门槛低,节能效果比较明显,能有效解决车主的里程烦恼。ZL1ednc

插电式混动车(Plug-in Hybrid Vehicle,简称PHV)是介于电动车与燃油车两者之间的一种车。它实际上同时拥有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两套架构,既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油路、油箱,也有电动车的电池、电机、控制电路。而且电池容量比较大,有充电接口。但这种方案结构复杂,成本比较高,技术门槛比较高。不过,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更全面的体验。ZL1ednc

增程式混动与插电式混动最大区别在于增程式混动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使车辆行驶,发动机只给动力电池充电,不直接提供动力,而插电式混动在车辆电池电量不足情况下可直接通过发动机驱动电机使车辆行驶。ZL1ednc

增程式混动技术的优缺点,电池寿命是最大的争议

由于现在充电桩不普遍,充电速度也比较慢,因此,增程式混动技术的出现解决了里程的焦虑问题。这是它最大的优点。ZL1ednc

增程式混动不配变速箱,不使用燃油发动机驱动,使用电能驱动。优点有:ZL1ednc

比燃油车、少保养ZL1ednc

续航里程数比纯电动车长ZL1ednc

既可充也可电加油,续航方便ZL1ednc

缺点有:ZL1ednc

增加了发动机和发电机,电机控制器等,需要大量的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对电气依赖性强。ZL1ednc

高速上对比燃油车并不省油ZL1ednc

系统复杂,既有纯电驱动系统,又有使用燃油发动机的增程器ZL1ednc

关于其优缺中,最大的争议是电池寿命问题。ZL1ednc

()、一种说法是程式混动技术动力电池的有效寿命比纯电动车长。ZL1ednc

这种说法认为:当动力电池组的电量降到一定值以后,就会转为增程模式运行,使得动力电池组处于浅充浅放的状态,有利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次数和寿命。ZL1ednc

ZL1ednc

同一组三元锂电池,如果每次耗电到接近零再充,只能循环约900次,如果是25%-75%的充放电,则能循环2500次以上。基于此数据,因此认为增程式的动力电池可以按照最优化来充电,使用寿命、循环次数都会比纯电车的动力电池要多。ZL1ednc

()、另一种说法是电池持续处于高负荷状态,影响电池寿命。ZL1ednc

从增程式混动技术的工作原理来看,动力电池组给驱动电机供电,持续消耗电能,而且这种消耗绝大部分时间不是线性的(特别是城市道路),这就需要经常启动燃油发动机发电给电池组充电。因此,增程发动机可能一直处于循环工作状态,而电池组又同时在给驱动电机供电。由于电池组的充放电同时进行,造成电池始终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从而影响电池寿命。ZL1ednc

三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插电(含增程)、纯电、氢能源(氢动力、氢电混动),在当前市场中各有优劣。ZL1ednc

增程或插电混动车既可以加油也可以充电,没有里程焦虑,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过渡性产品,但由于既使用了发动机,又配有电池、电机等,结构较复杂,因此制造成本不低,而且后期维修保养费用并不便宜。ZL1ednc

这也是目前理想ONE和问界M5/M7的车型都是SUV,定位在2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原因之一。ZL1ednc

同时,由于使用了燃油发动机,增程和插电混动车实际上对大气还是有较大的污染,只是比燃油车少一点。ZL1ednc

纯电动车使用成本极低,有家用充电桩的情况下,在中国一公里可能不到0.2元甚至更低。但是目前的短板还是在于电池。ZL1ednc

在大气污染方面,纯电动车较小,最大的污染在于电池和电能。相当于把燃油车排放尾气的污染集中到发电污染了(2022年5月,中国火力发电占比近70%)。ZL1ednc

氢动力车被视为最佳解决方案,不过氢气制造、存储成本过高,目前并不适宜大规模推广,而且相关车型研发成本高,充能配套设施不健全。氢动力车对大气污染是最小的。ZL1ednc

结语

2020年9月,大众汽车中国CEO公开炮轰:“增程式是胡说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 大众集团中国研发部门负责人也犀利表示,即使对单车来说,增程式电动车也意义不大,“是过时的技术”。文章开头也提到,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ZL1ednc

当前,力挺增程式混动技术的主要有理想和华为。ZL1ednc

在当前充电桩还不是非常普及,充电速度还不能快速满足充电要求的情况下,增程式混动技术确实能解决用户的痛点:里程焦虑问题。ZL1ednc

但是,无论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还是欧盟委员会有关新能源的立法建议都建议或者要求,从2035 年开始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ZL1ednc

从另一方面来看,动力电池的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式发展。6月,宁德时代正式发布了名为“麒麟电池”的第三代CTP技术,可以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同时支持10分钟快充,能够充分解决新能源车“续航时间短”、“充电时间长”等痛点。ZL1ednc

或许,增程式或者插电式混动技术能够满足当前里程焦虑问题,但待电池技术完全成熟以后新能源电动车市场或将以纯电技术为主流。ZL1ednc

责编:Challey
本文为电子技术设计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为什么一定要纠结充电桩,充电时间???
    直接每个加油站盘边盖个换电池站,国家出标准,电池标准化,接口标准化,用完电的车开过来,换了满电的电池就走,比加油都快。既然到2035年要停掉所有燃油车,国家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所布局的。只要所有电车的电池尺寸、接口都标准化,开进去换电站,换个满电电池就走,这个理论上不是很难实现的。
  • 驮着油机的电动车,哈哈。
Challey
资深产业分析师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晶圆厂联手封测厂,为供应链赋予新意 在半导体产业日益关注封装技术创新,以超越芯片微缩的困境之际,晶圆厂联手封测厂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支撑起下一代封装技术,并彰显封装技术在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意义...
  • IEC 61000-4-3标准的步进频率 本文重点在于讨论如何使用更简略的步骤进行IEC 61000-4-3标准的EMI/EMC测试,以加快产品开发时间...
  • 瑞萨电子推出包括汽车级在内的10款全新成功产品组合 这些经过全面测试的解决方案展示了瑞萨的相关产品组合的强大实力,包含电动汽车充电、汽车仪表盘控制和其它应用
  • 等离子体抛光干式蚀刻为下一代SiC带来质量优势 尽管化学机械抛光(CMP)有一段时期一直是最常用的基板抛光技术,但随着一种新引进的技术——等离子体抛光干式蚀刻(PPDE)被提出,可望克服CMP带来的一些限制。
  • 东芝新款车载直流无刷电机栅极驱动IC有助于提升车辆电 2023年2月28日——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东芝”)今日宣布推出车载直流无刷电机栅极驱动IC[1]---“TB9083FTG”,该IC适用于电动转向助力系统(EPS)、电动制动系统和线控换档系统等应用。产品于今日开始批量出货。
  • 如何安全实现车载网络通信? 尽管汽车盗窃仍是一个合理的担忧,但与内部电子控制单元及其车内外通信相关的安全威胁明显更大。
  • 推动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的未来发展 随着汽车的电气化和连接程度越来越高,抬头显示(HUD)的未来正在迅速改变。特别是,增强现实AR-HUD首次成为智能驾驶舱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助于通过驾驶辅助和安全功能提升整体驾驶体验。设计下一代AR-HUD时,需要牢记几项技术要点。
  • Arteris FlexNoC 5物理感知NoC IP,物理融合速度快5倍 据Arteris官网消息,系统IP供应商Arteris宣布推出物理感知片上网络(NoC)互连IP Arteris FlexNoC 5,可使SoC架构团队、逻辑设计人员和集成商能够整合跨功率、性能和面积(PPA)的物理约束管理,以提供连接SoC的物理感知IP。该技术使物理融合速度比手动优化快5倍,且布局团队可以减少汽车、通信、消费电子、企业计算和工业应用的迭代次数。
  • 谷歌达成量子计算机第二里程碑,实现量子计算纠错 2月24日,谷歌CEO Sundar Pichai撰写博客,称公司量子计算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谷歌量子AI团队有史以来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可以通过增加量子比特的数量来减少错误。在其最新的研究中,谷歌用49个物理量子比特制作的逻辑量子比特超越了用17个量子比特制作的逻辑量子比特。
  • 三星电子掌握标准化5G NTN技术,智能手机将能和卫星直接 近日,三星电子宣布已掌握标准化5G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networks,即NTN)技术,这一通讯技术用于智能手机与卫星的直接通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三星计划将这一技术整合到其Exynos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中,加速5G卫星通信的商业化,为6G驱动的万物互联(IoE)时代铺平道路。
  • 北京市芯片补贴政策来了,最高3000万元 据EDN电子技术设计报道,北京市政府官网发布公告明确了2023年度高精尖资金第一批重点支持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产品首轮流片奖励、集成电路企业EDA采购奖励等。
  • 浅谈锥形电感器 在射频(RF)和微波工作时,有一种情况是必须将直流电源(DC)导入信号传输线,但又不至于降低该线路的高频作用...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