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2022年的“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此次主办方以“智慧出行”为主题,十分用心的邀请了十家非常有代表性的芯片厂商做新品推介,而且按惯例,大部分新品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是否会量产。
这十家公司都是超级年轻的面孔,甚至有4家公司是在近3年才成立的(2家成立于2020年,2家成立于2019年);其中有一家松山湖当地做时钟的企业虽然成立了17年,但是相比其他做时钟的都是成立50多年的公司,仍然算是“新人”;另外几家平均成立6~7年左右。
十家公司所推荐的产品也非常有代表性,包括推荐自动驾驶芯片的黑芝麻科技、推荐智能座舱芯片的芯擎科技和杰发科技、车规MCU的苏州云途和车规3D touch的泰矽微、毫米波雷达的南京迈矽科微电子、用于激光雷达ADC的芯炽科技、RSIC-V处理器的跃昉科技、电池包检测的琻捷电子、以及做时钟的大普通信。
这里我摘录了每家公司的一句话亮点精华,点击公司名即可查看推荐产品详情:
“首个量产的符合车规、单芯片支持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的国产芯片平台。” ——黑芝麻科技 |
“国内首颗基于7nm的智能驾舱芯片,性能直逼高通的骁龙8155,甚至某些指标反超。” ——芯擎科技 |
“NB2是目前第一款Full Mask的RISC-V架构高端应用处理器,采用先进的12纳米工艺。” ——跃昉科技 |
“四维图新旗下汽车电子芯片设计公司,智能座舱SoC已经历了5代产品迭代。” ——杰发科技 |
“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基于Arm Cortex-M33的高端32位车规级MCU。相比目前车规MCU多用的M4内核,M33在功能安全上优势更明显。” ——云途半导体 |
“业界第一颗单芯片支持两路电桥式压感和最多10路电容触摸的双模SOC芯片。” ——泰矽微电子 |
“这是国内唯一实现定向800米/1200米@0.1度角精度的交通雷达。” ——迈矽科微电子 |
“瓦森纳协议明确的禁运红线,将数模转换芯片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公司成立短短2年多时间,采用正向设计,已经完成数十款芯片的研发和量产。” ——芯炽科技 |
“有了BPS模组和BAS模组,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就为用户正确了至少5分钟的黄金逃生时间。” ——琻捷电子 |
“做时钟的其他几家都是成立50年以上的公司,我们才成立17年。” ——大普通信 |
这是信息量超级爆炸的一天,除了十家公司的推荐产品,还邀请了数位业界嘉宾讨论自动驾驶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以及应对策略。
松山湖论坛在过去11年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1届,每年都会推介8-10款国产芯片。过去11年,松山湖论坛推荐了89款产品,量产82款,量产比例达到92%。11年共推介了63家公司,15家已上市,1家已过会,上市率达到25.4%。
在戴伟民博士看来,虽然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半导体产业正处于下行周期,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未来5年将会是国产替代的关键期,预计将会有一大批国产半导体企业成功实现突围。
2021年推介的10款产品中有9款产品已经出货,其中两款出货量超过千万颗,一款出货量超过百万颗。受疫情影响,未量产的一款芯片将于2022年底量产。
今年推荐的十款芯片表现将如何?时间会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