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使用TI毫米波占位传感器设计高能效的智能空调

2021-12-07 15:06:50 德州仪器 阅读:
通过适应室内活动水平并将气流引导到更需要的地方,人体占位感应可以使空调更智能、更节能。

文章中讨论的其他器件:IWR6843X88ednc

与以往相比,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人们如今更加依赖空调 (AC) 来获得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能源消耗也随之快速增加。X88ednc

根据国际能源协会的“制冷的未来”报告,空调占当今总能源消耗的 10%。预计到 2050 年,这一使用量将增加两倍,相当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目前的总发电量。到 2050 年,全球住宅和商业建筑中空调的数量将从今天的 16 亿台增加到 56 亿台。这相当于在接下来的 30 年中每秒钟即有 10 台新空调售出。X88ednc

占位感应在空调中的作用

通过适应室内活动水平并将气流引导到更需要的地方,人体占位感应可以使空调更智能、更节能。图 1 展示了一些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占位感应(如在场/不在场、活动和人员位置检测)提供反馈,通过调节室温并将气流导向室内居用人员,可有助于节约能源并使环境更加舒适。X88ednc

X88ednc

 1:展示从占位感应获得的反馈如何确定空调使用情况的场景X88ednc

无源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解决方案是空调占位感应中使用的两种技术。无源红外传感器成本低、功耗低,但在明亮日光下的误检测率较高,对精细运动缺乏敏感性。相比之下,摄像头可提供出色的分辨率,但有可能出现更高的错误检测率,尤其是检测阴影和人像图片。无源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解决方案都是光学传感器,在设计中将需要光学设计,需要额外开孔,将可能影响外观设计。X88ednc

整个行业采用占位感应来实现节能,同时也致力于通过边缘处理使空调更加智能。除了通过存在检测来控制空调操作以提高用户舒适度之外,还不断致力于采用单一传感技术。未来,空调将集成用于用户安全监测的附加功能,例如跌倒事件检测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和呼吸率。X88ednc

毫米波传感器在占位感应中的优势

TI 毫米波 (mmWave) 传感器提供丰富的数据集,其中包含相关区域中每个对象的精确范围、速度和到达方向信息。通过执行对象检测、分类和跟踪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可以获取人员占位信息,例如人员在场、不在场、人数以及人员相对于空调设备的精确位置。空调设备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做出明智的决策;例如,当有人进入房间时,传感器会在开启气流之前在最短预设时间内跟踪此人的在场状态。如果此人留在房间里,空调通过使用跟踪/定位信息将气流向此人引导,以便为其提供舒适感。空调还会根据房间内的人数调整温度,以实现更大的舒适度和更好的节能效果。X88ednc

除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之外,TI 的毫米波传感器在创建高能效的智能空调解决方案时还提供了诸多优势,其中包括:X88ednc

  • 减少了误检测
  • 可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
  • 产品设计美观,外型小巧
  • 使用传感技术而非摄像头,可减少隐私顾虑。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人数统计及目标追踪

实现边缘智能化

TI 毫米波 60GHz 传感器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了调频连续波收发器、片上监控和校准机制、Arm® Cortex®-R4F 微控制器和 C674x DSP。此集成特性可支持在高度集成的传感器上实现智能化,并在器件本身进行实时数据处理。X88ednc

一个示例应用使用 TI 的 IWR6843 60GHz 毫米波单芯片传感器为商业和住宅空调实现占位感应。处理数据的传感器使用 Capon 波束成形进行人员检测,并且可以智能地对对象进行分类以更大程度地减少错误检测。此示例应用展示了 +/-10 厘米的人员(包括移动和静止)检测精度,室内检测距离可长达 8 米。计数密度为每两米 3 人,人数少于 5 人时,准确率为 100%;房间内最多 9 人时,准确率为 85%。X88ednc

在不久的将来,空调将成为基于数据的完全独立系统,无需遥控器或通过空调控制单元进行人机交互。空调中的传感技术不断收集数据,以便提供更佳的舒适度。例如,在办公室环境中,传感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定从上午 9 点到下午 5 点在办公室的人数最多。基于这些数据,系统将学习在忙碌时段引导更多气流,并在非高峰时段限制或关闭气流,以便减少能源消耗,进而节省企业费用。X88ednc

住宅和商用空调的需求持续增长,到 2050 年将增加两倍。使用毫米波技术的占位感应可以将整体空调能耗降低多达 35%。展望未来,毫米波技术不仅会继续对 HVAC 系统的运行方式产生更大的影响,还能够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总体排放量。X88ednc

其他资源

请查看使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人员计数和跟踪参考设计X88ednc

阅读白皮书“通过毫米波传感器,让细微运动检测和人员计数功能实现智能自主操作”。X88ednc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X88ednc

商标

所有注册商标和其它商标均归其各自所有者专属。X88ednc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如何大幅提高物联网设备的电池能效 本文探讨了如何使物联网(IoT)设备更加节能。在重点介绍毫微功耗运输模式和睡眠模式的关键作用之前,快速回顾了电池管理。 最后,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可以更好地优化电池管理的这两个方面,从而降低功耗水平和电路板空间。
  • Teledyne e2v发布150万像素的统包式光学模组Optimom,用 Teledyne Technologies 集团旗下公司 Teledyne e2v 宣布推出 Optimom™ 系列最新产品 Optimom 1.5M,这一系列全新统包式光学模组可直接集成到视觉系统中。
  • 压电致动器的原理、选择和设计指南 压电致动器是一种利用反向压电效应通过施加电压产生位移的元件,可以为熟悉的电磁设备(如电机和螺线管)提供替代方案。它们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功耗、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位置分辨率等优点。
  • Vishay推出升级版红外接收器,降低供电电流,提高抗ESD和 增强型TSOP2xxx、TSOP4xxx、TSOP57xxx、TSOP6xxx和 TSOP77xxx系列器件采用新一代控制IC提高光性能
  • 利用Espruino Pico设计热报警器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Espruino Pico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热传感器,它能够在超过特定温度时触发报警器并驱动更强大的负载。通过修改代码,还可以创建高效的“窗口热控制”。
  • 如何安全实现车载网络通信? 尽管汽车盗窃仍是一个合理的担忧,但与内部电子控制单元及其车内外通信相关的安全威胁明显更大。
  • 中国芯发展新模式:在高质量、高增长内需中发现机会并建 集成电路产业从诞生开始历来都是全球化和生态化的行业。全球化是为了摊销其高额的研发费用和制造成本,以及不低的市场营销(试错)支出;而生态化是因为芯片行业本身并不面向最终用户,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和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与芯片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 推动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的未来发展 随着汽车的电气化和连接程度越来越高,抬头显示(HUD)的未来正在迅速改变。特别是,增强现实AR-HUD首次成为智能驾驶舱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助于通过驾驶辅助和安全功能提升整体驾驶体验。设计下一代AR-HUD时,需要牢记几项技术要点。
  • 思特威推出全新5MP DSI-2技术全性能升级SC系列图像传 2023年2月27日,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推出业界首颗5MP DSI-2技术全性能升级Pro系列安防应用图像传感器新品SC5336P。新品拥有3K级的清晰画质,既是思特威安防应用全性能升级Pro系列的又一力作,也是业界首颗搭载DSI-2技术的3K级图像传感器。
  • 【汽车创新三大驱动力】系列之一: 解决电动化和电池测 围绕电动汽车和电池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单次充电的容量和续航里程。而围绕续航能力有一些关键绩效指标,同样围绕电池的效率、加速和快速充电能力也有一些关键绩效指标。我们今天看到的趋势是锂离子电池,但在未来,我们将看到向固态的转变。这主要是由固态电池带来的重量减轻和密度增加所推动的,而重量是影响车辆续航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 NVIDIA:超级算力,赋能整车中央计算 由全球电子技术领域知名媒体集团AspenCore主办的“中国国际汽车电子高峰论坛”于2023年2月23日正式拉开帷幕。会上,NVIDIA中国区软件解决方案总监卓睿分享了题为“超级算力,赋能整车中央计算”的主题演讲。
  • 打造全球探测距离最远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 据报道,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谋划建设,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深度参与的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机,首次实现了利用分布雷达体制进行深空探测,成功拍摄出我国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