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专属AC/DC转换器:安全保障还是捆绑消费?

2020-07-31 11:56:39 Bill Schweber 阅读:
当需要匹配的4.5×3.0mm插头缺货时,我感到很失望。向店员解释了我的情况,他告诉我,即使他们有合适的库存,也没有用,因为这装置仍然不会运作…我感到迷惑不解,直到他解释说较新的戴尔设备具有内部第三线连接,该连接允许戴尔(和笔记本电脑)验证适配器是否为戴尔原厂设备…

几年前,我从戴尔(Dell)购买了一台替代的笔记本电脑,很高兴看到它的AC/DC电源适配器具有与两台已停产的戴尔笔记本电脑相同的额定值(19.5V、2.3 A/45 W)。我想这很方便,因为现在可以将一个适配器插在办公室插座,然后将另一个适配器放在旅行袋中,出门时无需拔出和打包第一个适配器,而回来时则相反。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它是一个不错的改进和省时的方法(避免了「糟糕,我忘了打包」症候群)。fKwednc

有个小问题:直流插头连接器的尺寸不完全相同。我在超过30种类似适配器的大量收藏中翻遍——毫不奇怪——找不到合适的适配器。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以此为借口去附近的You-Do-It电子中心,并找到合适的插头。实际上,如果幸运的话,我会购买与旧适配器插头匹配的插座,用该插座和新笔记本计算机的插头组成适配器电缆。这样会更容易建构、更可靠,并且在我需要将其用于其他用途的情况下,将旧的适配器电缆保持完整无缺。如果没必要,为什么要毁掉一个好的适配器电缆呢?fKwednc

DC插头/插座部分的优点之一是,在You-Do-Do中,他们有一块方便的板子,上面安装了每种插头和适配器。因此你可以进行物理配对,而不是用眼睛「看」能否匹配,或者期待你使用卡尺进行的测量是准确的(事实上,你无法足够准确地测量插头的内径或插座的插针直径,因为其中一些仅相差几毫米)。fKwednc

当需要匹配的4.5×3.0mm插头缺货时,我感到很失望。向店员解释了我的情况,他告诉我,即使他们有合适的库存,也没有用,因为这装置仍然不会运作。我感到迷惑不解,直到他解释说较新的戴尔设备具有内部第三线连接,该连接允许戴尔(和笔记本电脑)验证适配器是否为戴尔原厂设备。fKwednc

我还未听说过这种说法,但是在网络上搜寻几分钟后,我得到了我需要知道的内容(参考数据1和2)。显然,戴尔(也许还有其他公司)在适配器中嵌入了Maxim/Dallas Semiconductor的1-Wire EEPROM IC,并透过第三条线向笔记本计算机报告。请参阅「Inside the DELL AC Power Adapter – A mystery revealed」这篇文章,如果笔记本电脑看不到正确的程序代码,则即使电压和电流额定值都可以,它仍然会认为适配器不是原装适配器,并且会禁用该装置充电。fKwednc

为什么戴尔会这么做呢?正如他们所说,答案取决于你来自哪里。愤世嫉俗的人——有理由地——认为,这是让你仅从戴尔而不是通过第三方购买替换适配器(作为备用适配器或替换遗失适配器)的一种策略。戴尔则会辩称——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市场上有很多不合格、伪造和质量非常低的适配器。他们不希望这些不好的是配器损坏你的笔记本计算机,这种「错误」的装置会严重影响其产品。双方都有合理的观点。fKwednc

即使你使用的是戴尔购买的充电器,仍然存在另一个潜在问题。适配器内的IC可能会因为较长的第三根导线吸收了ESD而发生故障或损坏(引用的文章认为没有ESD保护),或是或本来就脆弱的DC插头中的多余电线可能会断裂(尽管这些插头及其电线需要常常使用,但它们并不十分坚固)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合法」戴尔充电器现已「阵亡」,也不能随意更换,在发现这种情况后,我立即在新适配器的插头上套了一个热缩套管,以进行加固。fKwednc

你对将AC/DC适配器与笔记本电脑供货商锁定有何看法?这是否有意义,或者这是一个低俗的营销技巧——或两者兼而有之?fKwednc

参考数据fKwednc

1.Power Adapter Error message & Battery Not chargingfKwednc

2.Inside the DELL AC Power Adapter – A mystery revealedfKwednc

(原文发表于ASPENCORE旗下EDN美国版,参考链接:Proprietary AC/DC adapters: Good idea or nasty trick?,by Bill Schweber,EDN Taiwan Anthea Chuang编译,责编:Demi Xia)fKwednc

本文为电子技术设计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Bill Schweber
EE Times/EDN/Planet Analog资深技术编辑。Bill Schweber是一名电子工程师,他撰写了三本关于电子通信系统的教科书,以及数百篇技术文章、意见专栏和产品功能介绍。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担任多个EE Times子网站的网站管理者以及EDN执行编辑和模拟技术编辑。他在ADI公司负责营销传播工作,因此他在技术公关职能的两个方面都很有经验,既能向媒体展示公司产品、故事和信息,也能作为这些信息的接收者。在担任ADI的marcom职位之前,Bill曾是一名备受尊敬的技术期刊副主编,并曾在其产品营销和应用工程团队工作。在担任这些职务之前,他曾在英斯特朗公司(Instron Corp., )实操模拟和电源电路设计以及用于材料测试机器控制的系统集成。他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马萨诸塞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是注册专业工程师,并持有高级业余无线电执照。他还在计划编写和介绍了各种工程主题的在线课程,包括MOSFET基础知识,ADC选择和驱动LED。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意法半导体STM32U5系列MCU上新,提高物联网和嵌入式应用 Ajax Systems已使用 新STM32U5 MCU开发下一代无线安保和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新STM32U5系列MCU是首款获得NIST嵌入式随机数熵源认证的通用MCU
  • 电池管理系统创新如何提高电动汽车采用率 要在未来实现全电动化,需要进行电动动力总成系统创新,其中包括BMS、车载充电器和直流/直流转换器以及牵引逆变器。这些系统的核心是使电气化成为可能的半导体元件。
  • 使用SiC和GaN创建面向未来的电力电子器件 随着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器件的推出,电力电子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这些材料的特性使其特别适合在高压和高开关频率下所运行的应用,并能提供比最先进的硅基功率器件更好的效率和散热管理。
  • 如何大幅提高物联网设备的电池能效 本文探讨了如何使物联网(IoT)设备更加节能。在重点介绍毫微功耗运输模式和睡眠模式的关键作用之前,快速回顾了电池管理。 最后,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可以更好地优化电池管理的这两个方面,从而降低功耗水平和电路板空间。
  • 利用无线BMS实现智能电池生态系统解决方案 有关电池创新的新闻往往会突出新的电池封装概念和新材料,它们有朝一日可能能够比当今的锂电池技术储存更多的电量。电池的另一个部分——电池管理系统(BMS)——则往往不为人所知,但却需要跟进并以此来支持电池创新。
  • 软件定义电源让用户可控 传统上,AC/DC电源设计只能针对特定负载和线路条件进行优化。这源于在常用固定频率下的经典模拟控制和简单脉宽调制技术,这些限制通常会导致在极端工作范围内产生更高的元器件应力。
  • 小米预研固态电池技术前景诱人,能量密度突破1000Wh/L 3月1日,小米又宣布预研固态电池技术,通过将电解液替换为固态电解质,不仅能量密度突破1000Wh/L,更大幅提升低温放电性能和安全性,称“有望一举解决手机电池三大痛点”。
  • 胜过齐纳二极管的有源分流限压器 我需要用一个电路来限制某些耗散受限设备的电压。它必须将电压限制在最大1.5V,具有对称限制,能够接受2A的电流,并且在1V时漏电流小于100µA。可以用两个串联的齐纳二极管,阳极到阳极,达到目的,但稳压值为0.8V和2W耗散的齐纳二极管在市场上找不到。
  • 用于GaN HEMT的超快速分立式短路保护 GaN HEMT的保护电路必须比硅基MOSFET中使用的传统短路和过流保护方法更快。
  • 【电驱变革深探】: 从测试角度看800V超充技术下的电驱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用户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表示不满,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近几年飞速变化,但距离满足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更高使用需求,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800V SiC的市场占比将达到15%左右;不过在电动汽车全球发展提速的大趋势下,这一预测节点也许会提前到来。
  • LDO的运行困境:低裕量和最小负载 开关式DC-DC转换器可提高电源效率,有些器件的效率可超过95%,但是以增加电源噪声为代价,通常在较宽带宽范围内都存在噪声问题。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常用于清除供电轨中的噪声,但也需要进行一些权衡考量,其功耗会增加系统的热负载。
  • Gridspertise和意法半导体20年合作新里程,赋能美国等地 意法半导体面向家庭的直接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通道将用于Gridspertise为美国市场开发的智能电表;赋能终端客户积极参与能源市场转型,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整合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发展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