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新工业布局紧锣密鼓,全球CEO畅谈合作新模式

2021-11-05 10:43:33 夏菲 阅读:
新工业的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5G、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远程实时控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传感、MCU、操作系统等技术日新月异的驱动,从硬科技到软平台,推动新工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推进,把制造业带入循序渐进的工业变革。以“新工业”为主题,本届全球CEO峰会围绕半导体芯片设计、CPU架构、新能源、万物互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全球工业发展之路,是一个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信息化的演化过程。而当下,全球正紧锣密鼓地布局新一轮的工业战略——数字化到智能化,俨然成为了全球各国发展新工业战略核心。5Aeednc

在此背景下,全球电子技术领域知名媒体集团AspenCore主办了以“全球新工业战略”为主题的“2021全球高科技领袖论坛 - 全球CEO峰会&全球分销与供应链领袖峰会”(下文简称“全球双峰会”)。在11月3日的全球CEO峰会上,中、美、欧产业领袖分享行业前瞻,共布大局,并以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5Aeednc

AspenCore亚太区总经理张毓波在全球CEO峰会上表示:全球电子产业在疫情影响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并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主体的新工业战略加速落地,半导体技术与制造业的智能结合成为重中之重。5Aeednc

5Aeednc

新工业的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5G、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远程实时控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传感、MCU、操作系统等技术日新月异的驱动,从硬科技到软平台,推动新工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推进,把制造业带入循序渐进的工业变革。5Aeednc

以“新工业”为主题,本届全球CEO峰会围绕半导体芯片设计、CPU架构、新能源、万物互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5Aeednc

芯片设计厂商、EDA公司、晶圆厂必须紧密合作

众所周知,半导体在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为汽车、居所、城市和工厂增加了智能、连接、效率和安全,是全球电气化、数字化发展的重中之重。5Aeednc

而半导体的发展则与Gordon Moore提出的摩尔定律息息相关。然而一些真实的数据表明摩尔定律的发展的确越来越艰难。5Aeednc

5Aeednc

Cadence公司全球副总裁、亚太区及日本地区总裁石丰瑜先生表示:在摩尔定律时代,芯片设计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制造周期越来越长,设计效率越来越高,哪怕犯一个错误,代价也非常高昂。5Aeednc

而在这么昂贵的设计成本之下,需要解决架构、验证、物理植入、原形以及最终验证,每一个环节都跟EDA有关,甚至有的环节完全依赖于EDA而实现,因此,EDA是整个集成电路行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5Aeednc

今天的人工智能芯片,对于高度自动化,从图纸、idea,到最终芯片的实现,希望能全自动化流程,这些都在不断对EDA提出挑战和要求。5Aeednc

但概伦电子董事长兼总裁刘志宏博士指出: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当中,中国EDA一直不太受重视,造成了我国EDA全面落后。而国际大厂则经过几十年、几百亿美金的投入和积累,获得了今天的领先地位。5Aeednc

虽然在过去的两年,中国迎来了超过30家新的EDA公司成立和注册,但刘志宏博士同时指出,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EDA产品和工具,是没有人敢去用的,这就是中国EDA企业最难的地方。5Aeednc

此外,比亚迪半导体总经理陈刚也指出,目前车规半导体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5Aeednc

以IGBT为例,早几年前一片6寸晶圆只能满足一辆汽车的芯片需求,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车规半导体的需求日渐提升,如更高的电流密度、更高的集成度、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损耗、更低的成本。5Aeednc

但车企却面临“缺芯”难题,陈刚提出,在全球晶圆并不能快速提升产能的情况下,在设计和创新方面,能否让有限的晶圆支持更多的汽车需求?5Aeednc

对此,Cadence公司全球副总裁、亚太区及日本地区总裁石丰瑜先生表示:芯片设计厂商、EDA公司、晶圆厂必须紧密合作,从合作中萃取更多价值,将摩尔定律再往前推进一、两代。5Aeednc

算力需求激增,驱动全新CPU架构发展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智能家居、机器人和汽车对芯片的计算需求越来越高,虽然单一芯片近年来算力提升速度很快,但是在硬件算法和软件开发上面临挑战,例如从2000年开始,CPU架构本身带来的演进效率提升越来越缓慢。5Aeednc

这与CPU核架构本身和工艺提升趋缓有关,随着工艺从7nm、5nm到3nm,纯粹通过工艺提升算力方式效率已经不高,更多的创新开始聚焦于CPU和整个计算系统算力提升。同时如果纯粹用原来的计算架构,也无法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上百倍的算力。5Aeednc

只有用新架构面对同一群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者,轻松地把这些算力用到极致,才能达到算力百倍的集成效果。5Aeednc

安谋科技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雄昂表示:而全新的计算架构,必须得到广大芯片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的认可,只有大的开发者群体基础,这个架构才能真正给产业带来所需要的算力提升。5Aeednc

万物互联,半导体产业的巨大商机

今天,物联网已经出现在智能家居中,并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智慧城市、智能商业和工业物联网应用中,从零售到医疗保健,再到能源各行各业,都在拥抱智能互联设备。5Aeednc

Silicon Labs首席技术官兼技术和产品开发资深副总裁 Daniel Cooley表示:万物互联也为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5Aeednc

物联网互联设备离不开无线连接,但支持物联网的无线连接协议标准有很多,包括Wi-Fi、蓝牙、CSA(原Zigbee)和Thread等。能否让采用各种无线连接协议的物联网设备相互兼容呢?100%投入物联网的Silicon Labs发起了Matter这项全球性的物联网连接标准。Matter构建在现有的IP连接协议之上,可以实现包括终端产品、移动应用和云服务在内的跨平台物联网通信。5Aeednc

未来,“万物互联”将不仅仅出现在消费领域,工业领域同样如此。5Aeednc

5Aeednc

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姜寒先生解释到:整个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库存、仓储、物流、销售预测和订单,紧密地同生产计划和网络联系在一起,从而帮助工厂管理者更有效地计划产能,提升生产效率,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等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应用案例。5Aeednc

英飞凌同样也在关注物联网的发展,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博士表示,英飞凌目前已推出涵盖物联网各种应用的产品,包括传感器、有计算功能的微处理器、功率半导体、物联网带来的安全隐患所需的安全芯片。5Aeednc

值得一提的是,万物互联还引发了关于元宇宙的探讨。5Aeednc

吴雄昂认为,在这波全新的智能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万物互联、5G和人工智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未来是“机器产生数据”的时代,而不是“用户产生数据”的时代。这一点从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可以窥见端倪,这是一个从“我们在数字化世界里产生数据”,逐渐迈向“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全面连接、混合”的过程。5Aeednc

数字化设备的增加引发能源需求关注

“能源效率”囊括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传输与配送、能源储存与能源使用。5Aeednc

在全球和中国工业的发展中,能源基础设施是三大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5Aeednc

从能源的获取、传输到存储,创新技术在整个系统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改变比比皆是。例如在能源获取阶段,尤其是新能源、光伏发电和风电行业,半导体技术可以让光伏发电的效率更高;在能源存储领域,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助力能源存储系统更加安全和可靠;在能源传输环节,半导体技术则能够将损耗降到最低,使之更加高效与环保。5Aeednc

除了传统的能源获取、传输和存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新兴行业——新能源汽车,也不容忽视。5Aeednc

英飞凌科技首席执行官(CEO) Reinhard Ploss博士特别谈到:“我们认为创新是一切的源泉:是新能源的源泉,是降低成本的源泉。必须进行大量创新,才能让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电动汽车。与此同时还需要提供大量的基础设施,不仅是电池、电机、充电、供电等功能。”这对英飞凌这类企业而言,提供了相当大的机会。5Aeednc

此外,在TI看来,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来自特高压、超高压输电。姜寒认为,创新半导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系统完成从用户端到输电侧的链路监测,完成中国从能源的使用,到新兴可再生能源使用的重要转变。5Aeednc

传感和光学填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空白

光学解决方案在数字世界极其重要,在连接日益紧密的世界中,传感和光学正在填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空白。5Aeednc

其中,汽车出行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现如今,汽车与出行通常由先进的技术和新的出行概念来定义。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更高的舒适度和更新的娱乐体验也越来越重要。5Aeednc

除了汽车出行领域的应用之外,新光学解决方案也在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3D传感和AR/VR创新中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体验,这些应用体验通过在显示屏背后安装微型光学器件来实现。5Aeednc

此外,艾迈斯欧司朗全球销售和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Pierre Laboisse指出:数字化和5G正在改变工业与健康行业,这些技术让机器与机器互动、机器与人互动。5Aeednc

作为本土CIS企业的佼佼者,思特威为了更好地在新兴领域着力,成立了两个新晋事业部:一个是汽车芯片部,另一个是工业和新兴传感器部。前者是公司在看好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体量前景的基础上,意为这些新能源汽车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后者是为工业、医疗、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提供更超前的图像传感技术。5Aeednc

思特威创始人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辰博士(Dr. Richard Xu)表示,这些新兴领域的新技术突破,反过来也可以反哺到现有已经市场化的产品当中,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断良性循环的过程。5Aeednc

探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以“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为主题,AspenCore资深产业分析师黄烨锋担任圆桌环节主持人,与来自EDA、IP、MCU、存储与显示芯片等行业不同层级的企业,包括Cadence、安谋科技、Imagination、兆易创新、集创北方、佰维存储的嘉宾们,围绕“AI、存储技术、疫情、缺芯、元宇宙、数字化转型、”等热门关键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企业发展和嘉宾自身体会,进一步探讨产业环境对公司发展策略的具体影响。5Aeednc

5Aeednc

在谈及AI,吴雄昂认为AI的基础元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从算力的角度来看——整个计算形态,必须有新架构出现才能解决现存的问题。石丰瑜则表示,所有的EDA设计IC里面,都充满了AI的可能性,相信AI会是EDA的未来。刘国军则认为AI不仅需要算力,也需要生态。5Aeednc

在存储技术方面,何瀚从应用技术以及介质技术两个层面总结存储技术两个大方向。程泰毅表示和AI相关的in-memory computing(存内计算)或者near-memory computing(近存计算)要求在存储技术、算法、逻辑设计三方面比较好的结合与比较深度的know-how。因此目前兆易创新除了商用化的存储产品之外,也在积极探索in-memory computing、near-memory computing这些方面。5Aeednc

陆婉民则指出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AR/VR、元宇宙的提出,智能家居、智能工厂等等都要围绕显示进行。进一步加大了每个人对显示的依赖,这对行业、对我们都是机遇。5Aeednc

石丰瑜还特别提到,疫情客观上推动了行业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数字化转型。原来这个转变可能需要5年、10年、几十年;而疫情将其压缩到这两年之内。必须得转型,否则就难以生存。5Aeednc

责编:Demi5Aeednc

夏菲
电子技术设计(EDN China)助理产业分析师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美国公司声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 位于美国佛罗伦萨州的Taj Quantum的公司在社交媒体宣布,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超导体专利。据称,这种独特的 II 型超导体(专利号:17249094)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包括远高于室温的温度,从约 -100° F (-73° C) 到约 302° F (150° C) - 这是一种特性这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
  • 俄罗斯“贝加尔湖”基准测试对比英特尔和华为芯片,惨败 俄罗斯服务器处理器 Baikal-S 的开发人员将其性能与美国和中国的同类芯片进行了比较。涉及六个流行指标。
  • 麻省理工发现新型量子磁铁释放电子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控制异常霍尔效应和贝里曲率来制造用于计算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的柔性量子磁体。
  • 万物电气化:探索绿色未来之路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美国年度脱碳展望(ADP)2022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发现。本报告着眼于实现净零经济的各种情景。我们在本文中重点关注的方法称为“中心情景”,它遵循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
  • 全球MCU加速内卷,如何“卷”出更具活力的大生态?——202 国产MCU头部企业已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扎稳脚跟,高达三位数的国产MCU公司在20%的市场中为了生存而奋斗,而早已完成产业整合的国际MCU大厂却在80%的市场中胜似闲庭信步。未来三年内预计MCU整体需求将减缓,行业内竞争将趋于激烈。在2023年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上,国际和本土知名MCU厂商的技术和应用专家,为来自消费电子、家电、工业控制、通信网络、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领域的OEM厂商和方案集成商代表带来MCU领域的最新技术趋势和应用解决方案。
  • ETC收费领域实现国产化,终端到服务器端均可使用龙芯处 “国产自主车道控制器”由四川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研制,基于龙芯2K1000LA处理器,目前已在四川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多个收费站试点应用,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数字化建设在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 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容量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超级电容器具有很高的潜力,因为它们的充电速度比电池快得多,只需几秒到几分之一秒。然而,目前的超级电容器只能存储少量的能量,这限制了其潜在的应用范围。科学家表示,如果超级电容器能够被设计为存储更多能量,那么它们的物理重量将比电池更轻,充电速度也更快,这将产生重大的商业影响。
  • 华为Mate 60 Pro或搭载国产5G射频芯片,9月底发布 知名数码博主@IT科技侠 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全新的华为Mate 60系列预计将在9月底正式发布,其中标准版将搭载高通骁龙8+芯片,Pro版本搭载高通骁龙8 Gen2芯片,均依旧是4G版本。而华为Mate 60 Pro则有望首次搭载国产5G射频芯片,这意味着该机将有可能支持5G网络。
  • 国产自主的芯片指令集龙芯Arch Linux版系统发布 龙芯中科宣布,他们的龙架构 Arch Linux 发行版正式结束了beta状态,现已正式支持该架构,并且移植了1万多款x86平台软件。
  • 冷却功率密度提高210%,新型热电冷却设备两大挑战 与由碲化铋制成的领先商用设备相比,这种新型热电设备的冷却功率密度提高了210%,同时可能保持类似的性能系数(COP),即有用冷却与所需能量之比。
  • 凌华科技发布基于第11代Intel Core处理器的MLC-M医疗 凌华科技在HIMSS全球健康大会暨展览会上推出全新的MLC-M医疗平板电脑;Intel Core处理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性能;轻松运行高分辨率图像处理和文档应用程序;适用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室和护理站;极佳的卫生设计且易于消毒;2023年4月起上市
  • 从四家合作伙伴看STM32 MCU生态优势 EDN电子技术设计对ST四家合作伙伴进行采访,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对STM32 MCU的支持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