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苹果M1 Ultra突破千亿颗晶体管,验证华为“双芯叠加”的可行性

2022-03-09 13:39:21 综合报道 阅读:
在刚刚结束的苹果春季发布会上,苹果如大家所愿发布了最新的高性能芯片,苹果的做法是采用M1 Max中隐藏的芯片互连模块,通过Ultra Fushion架构把两块芯片像拼拼图一样“合二为一”拼接成“M1‌ Ultra”,而国内企业有同样思路的就是华为海思了。

在刚刚结束的苹果春季发布会上,苹果如大家所愿发布了最新的高性能芯片,但却不是此前预测的“M2”芯片,由两块M1 Max芯片拼接而成的“M1‌ Ultra”,这样的“组合”使得其晶体管数量达到1140亿颗,这也是苹果自研芯片的晶体管数量首次突破1000亿颗。pz1ednc

pz1ednc

‌M1‌ Ultra 拥有 20 核 CPU,具有 16 个高性能内核和 4 个高效内核。‌M1‌ Ultra 支持高达 128GB 的​​统一内存,比M1 Pro和 ‌M1 Max‌ 支持的高达 64GB 内存有所增加。提供 2.5TB/s 的带宽。pz1ednc

在图形方面,‌M1‌ Ultra 拥有 64 核 GPU,其图形处理速度是‌M1‌ 的 8 倍。‌M1‌ Ultra 拥有 32 核神经引擎,每秒可运行 22 万亿次操作,并具有两个独立的媒体引擎。pz1ednc

“M1 Ultra 是 Apple 芯片的又一个游戏规则改变者,它将再次震撼 PC 行业。通过将两个M1 Max 芯片与我们的 UltraFusion 封装架构相连接,我们能够将 Apple 芯片扩展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苹果公司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Johny Srouji表示:“凭借其强大的CPU、庞大的 GPU、令人难以置信的神经引擎、ProRes 硬件加速和海量统一内存,M1 Ultra 完善了M1系列,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功能最强大的个人计算机芯片。”pz1ednc

苹果的Ultra Fushion架构是什么?

众所周知,要做更强大的芯片,就需要堆更多的电路,更多的晶体管,而工艺越先进,同样的面积就能塞进去更多晶体管,芯片性能上限就越高,这也是为何大家追求更先进制程的原因之一。pz1ednc

但在当下的工艺技术条件下,晶体管多了,良率就会降低,良率低了,那每个芯片就会变得非常昂贵,那么如何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做出超越极限的芯片呢?pz1ednc

苹果的做法是采用M1 Max中隐藏的芯片互连模块,通过Ultra Fushion架构把两块芯片像拼拼图一样“合二为一”。pz1ednc

苹果的“Ultra Fushion”其实就是Die to Die Connection,就是在芯片设计时在同一个封装(package)里面使用多枚硅片(silicon),并且在其中设计极其高速的互联通道,使得这两块硅片可以形同一块芯片一样共同工作。pz1ednc

UltraFusion使用了1万条DTD连接,提供了高达2.5TB/s的互联速度,它的带宽极高、能耗极低,而且由于是数块die共同封装,其对良率的敏感度要远低于一块超巨型芯片,因此DTD也被认为是未来芯片性能发展的一条具有巨大潜力的道路。pz1ednc

值得一提的是,M1 Max是一个基于小芯片(chiplet)的设计中将多个芯片堆叠在一起的芯片模块(MCM),其2-tile的规格使其从CPU到GPU到NPU到内存带宽到内存容量,全部都是2xM1 Max的规格pz1ednc

与华为的“芯片叠加专利”思路一致

当然这条道路也不是只有苹果在走,AMD 早在 2017 年就引入了 MCM 并且在 2019 年引入了Chiplet 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升堆叠能力,实现所谓的 3D 堆叠,也就是不仅在 2D 上扩展,还要在垂直方向上扩展。pz1ednc

pz1ednc

而国内企业有同样思路的就是华为海思了。pz1ednc

在2021年5月份的时候,华为将“双芯叠加”的专利进行了公开,并表示14nm技术可以到达7nm的性能,此消息一出顿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议,得到全球的关注。pz1ednc

简单来讲14nm与7nm之间,它们的主要差别就是在芯片面积相同的情况下,7nm可以拥有更多的晶体管数量,在性能方面自然也会有所提升。pz1ednc

pz1ednc

pz1ednc

华为通过特殊的设计,将两颗14nm芯片叠加在一起,在性能方面直接升级为之前的两倍,也就堪比7nm技术。pz1ednc

华为该项技术一出现就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大家认为只是将两个14nm芯片叠放在一起,不可能完全达到7nm水准,就好比将两杯50℃的水倒在一起,并不能达到100℃,不能实现1+1≥2的效果。pz1ednc

而苹果的M1 Ultra也验证了华为“双芯叠加”思路的可行性。pz1ednc

高性能产品走chiplet这条路走得通!

知乎用户@超合金彩虹糖表示,这颗M1 Ultra是苹果野心的进一步延续,连最有钱的苹果也转向chiplet了,这预示着也许未来在消费级领域,高性能产品走chiplet这条路可以走得通。pz1ednc

目前来看,芯片组合叠加已经从理论变成现实,从芯片封装的角度来看,逐渐从2.5D封装走向3D封装,芯粒 (Chiplet) 将提供最佳性能和最大灵活性。pz1ednc

台积电、英特尔、三星、AMD等十家公司已经行动了,联合创建UCIe联盟。(详情:英特尔、AMD、Arm等九大企业宣布UCIe开放标准,推动Chiplet发展pz1ednc

UCIe联盟创建的初衷是将小芯片打造成开放,互联的产业发展生态,让不同客户也能通过各类小芯片产品满足更多的需求。pz1ednc

未来,以Chiplet模式集成的芯片会是一个“超级”异构系统,可以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新的机会。pz1ednc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曾表示,对于产业来说,Chiplet带来了新的机会,在标准与生态层次上,Chiplet建立了新的可互操作的组件、互连协议和软件生态系统;对于芯片制造与封装来说,增设了多芯片模块 (Multi-Chip Module,MCM) 业务,Chiplet迭代周期远低于ASIC,可提升晶圆厂和封装厂的产线利用率;对于半导体IP来说,升级为Chiplet供应商,可提升IP的价值且有效降低芯片客户的设计成本;最后对于芯片设计来说,降低了大规模芯片设计的门槛。pz1ednc

戴伟民建议国内企业持续推进Chiplet量产和2.5D/3D封测技术开发。pz1ednc

邀您报名参加IIC Shanghai 2022

2022年4月21日,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将出席由AspenCore主办的“2022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anghai 2022)”(4月20-21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2022中国IC领袖峰会”,邀您报名参加pz1ednc

本文综合整理自知乎、macrumors等pz1ednc

责编:Demi
  • 华为还是那么的优秀
  • M1 Ultra 的构建方式有点简单而粗暴,只需集成两个 M1 Max 并几乎立即将规格翻倍。当然,实际实现过程并不简单,苹果在 M1 Max 芯片中启用了互连模块(die-to-die 连接器),苹果称之为“Ultra Fusion”技术,让两颗芯片的互连带宽达到 2.5 TB/s,并拥有10,000多个信号点,显着降低延迟并提高效率。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称可超越ChatGPT,微软推出新人工智能模型——Kosmos-1 微软推出了 Kosmos-1,据称它是一种多模式大型语言模型 (MLLM),不仅可以对语言提示做出反应,还可以对视觉线索做出反应,可用于一系列任务,包括图像说明、视觉问题回答等等。
  • 风禾尽起!忆芯科技高端企业级主控芯片及方案全球首发! 忆芯科技在国产高端企业级SSD赛道上,再迎来新里程碑——“风禾尽起  忆芯科技高端企业级芯片及方案发布会”在合肥天鹅湖大酒店隆重举行,面向全球正式首发全新一代高端企业级SSD主控芯片及方案。
  • 维持ChatGPT运行将需要超过3万块Nvidia显卡 据TrendForce的最新预测,人工智能(AI)将成为Nvidia的最大收入来源之一。该研究公司估计,OpenAI的ChatGPT最终将需要超过3万块Nvidia显卡的算力以维持运行。
  • 【电驱变革深探】: 从测试角度看800V超充技术下的电驱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用户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表示不满,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近几年飞速变化,但距离满足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更高使用需求,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800V SiC的市场占比将达到15%左右;不过在电动汽车全球发展提速的大趋势下,这一预测节点也许会提前到来。
  • 我国首颗超100Gbps容量的高通量卫星,中星26号发射成功 2月23日19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6号卫星发射升空。它是我国首颗超100Gbps容量的高通量卫星,是国内卫星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汽车创新三大驱动力】系列之一: 解决电动化和电池测 围绕电动汽车和电池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单次充电的容量和续航里程。而围绕续航能力有一些关键绩效指标,同样围绕电池的效率、加速和快速充电能力也有一些关键绩效指标。我们今天看到的趋势是锂离子电池,但在未来,我们将看到向固态的转变。这主要是由固态电池带来的重量减轻和密度增加所推动的,而重量是影响车辆续航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 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保障产业供应安全——上汽集团汽车芯 在面临缺芯的大环境以及在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环节当中,我们应如何保障供应链安全,如何推进芯片国产化呢?
  • 打造全球探测距离最远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 据报道,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谋划建设,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深度参与的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机,首次实现了利用分布雷达体制进行深空探测,成功拍摄出我国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 我国煤炭行业首个OTA无线射频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官网消息,近日,煤炭行业首个“OTA无线射频实验室”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建成并投入应用。
  • 分区电子电气架构如何支持软件定义汽车 汽车的所有功能都将在虚拟模型上进行设计、测试、验证,并可能进行修改,虚拟模型将伴随实体汽车存在于整个生命周期。
  • 复旦团队发布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MOSS,与ChatGPT相比 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邱锡鹏教授团队悄然发布了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MOSS(https://moss.fastnlp.top/),不仅一举刷出数个微博热搜话题,在知乎上更是直接冲上热榜,话题浏览进306万次。知乎匿名网友称已经拿到了内测资格,并实时更新了一波测试结果……
  • 工业以太网向EtherCAT®及更高标准发展之路 在过去二十年里,工业系统的通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这一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公司从基于现场总线的系统转向基于以太网的通信系统。基于以太网的工业通信发展势头迅猛,预计会继续加速,分析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最新研究发现,工业以太网的总体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0年的92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37亿美元,在研究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3%。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