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中国复眼”在技术上和用途上与“中国天眼”相比有何不同?

2022-07-11 14:58:28 综合报道 阅读:
在已经有全球最大的“中国天眼”的背景下,我国为什么还要打造“中国复眼”?二者在技术原理和用途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在天文探测领域,我国前有“中国天眼”,后有“中国复眼”。今天,“‘中国复眼’开建”的话题上了热搜。CQMednc

对于 “中国天眼”,想必很多小伙伴已经耳熟能详,它是一架建造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20年通过国家的验收正式开放运行。随着美国阿雷西博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坍塌,我国的“天眼”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唯一运行的超级单体射电望远镜,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众多宇宙深空中的脉冲星以及从宇宙深空中发射的若干无线电信号,为我们深入探知宇宙深空的神秘面纱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CQMednc

CQMednc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CQMednc

虽然从名称上看,我国近期建造的“中国复眼”工程也有个“眼”字,但它与“中国天眼”的原理和建造内容却大相径庭。CQMednc

CQMednc

建设中的“中国复眼”天文雷达CQMednc

据知,“中国复眼”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发起,该工程总共分三期建设:CQMednc

  • 第一期计划建造4台直径为16米的高分辨率分布式孔径雷达,目前实际上已经建完2台,正在进行伺服分系统调试,预计今年9月份完成一期全部建设任务。
  • 今年7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与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项目”,该项目即为“天国复眼”的第二期工程,建造地点位于重庆的云阳县,工程的主体内容是建设20多部等效口径为100米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能够实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
  • 当二期工程完成以后,我国还将继续完善和深化“中国复眼”观测能力,准备在重庆选址建设第三期工程,即建造“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工程完工以后,将探测和成像的空间距离,从二期的千万公里级拓展到1.5亿公里。

那么,在已经有全球最大的“天眼”的背景下,我国为什么还要打造“复眼”?二者在技术原理和用途上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EDN电子技术设计”小编就带着这些疑问,带大家了解下什么是“中国复眼”。CQMednc

中国复眼的基本原理

与“中国天眼”第一个不同之处,“中国复眼”不是一座射电望远镜,它的全名叫“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项目”,简称“分布式雷达”,顾名思义是由许多雷达天线共同组成的天文观测阵列,这些雷达可以各自工作,也能共同协作探测更远更小的天体。CQMednc

“中国天眼”是一座巨型射电天文望远镜,它的直径达500米,而“复眼”则由20余座“小型”天文雷达组成,最大的直径只有30米左右,所有天线加起来的等效口径也仅相当于1台100米孔径大天线。CQMednc

CQMednc

“中国复眼”是一组雷达天线阵列CQMednc

这跟“中国天眼”比起来简直“弱爆了”。不仅是等效孔径比“天眼”小太多,这个在造的“复眼”还是个“近视眼”,它只能看清楚1.5亿公里(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范围内的东西,更远的就模糊了。相比之下,“中国天眼”却能接收到几十万光年以外的信号!CQMednc

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是“复眼”不如“天眼”,中国的望远镜越做越差吗?并非如此。公平地讲,“中国复眼”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先进的分布式雷达系统,用来观察太阳系内的天体,它比“天眼”要锐利许多。CQMednc

中国天眼是一台射电望远镜,它只能“看”——通过接收遥远天体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分析这些天体的特征。如果天体不发射电磁波或者发出的电磁波不够强,“天眼”就看不见,所以用它来观测火星就勉为其难,更别说用它来跟踪太阳系里数以亿计的小行星了。CQMednc

与单纯接收电磁波的射电望远镜不同,雷达可以利用发射机向外发射电磁波信号,就像是暗夜里的探照灯。通过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雷达就能发现目标,并且分析出它的形状、表面细节和移动速度。CQMednc

但是雷达波的能量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扩散稀释,距离越远,单位面积的信号就越弱。信号能量的强弱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信号从目标反射回来还要经历相同的能量衰减过程,在最理想的状态下,雷达接收到的信号遵循“逆四次幂定律”——“平方反比”再“平方反比”。CQMednc

CQMednc

平方反比定律CQMednc

在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接收到足够清晰的信号,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CQMednc

  1. 增加电磁波的发射功率;
  2. 增加接收器反射面的面积;
  3. 提高接收器的灵敏度。

由于制造单体巨型雷达的工程难度极大,科学家们借鉴昆虫“复眼”的原理,用许多台大功率高灵敏度的雷达组成“天线阵列”,利用分布式技术达到一台巨型雷达的效果。CQMednc

CQMednc

雷达阵列相当于昆虫的复眼CQMednc

中国复眼与“中国天眼用途差异

“中国天眼”是个“远视眼”,它主要用于接收几千光年以外的恒星、星云和脉冲星发出的信号;“中国复眼”主要用来“看近处”,对几千万公里内可能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进行照相,测量其大小和运动轨迹,判断它们可能与地球相遇的时间,好让我们提前准备,避免恐龙灭绝的悲剧再次发生。CQMednc

分布式天文雷达还可以对像金星、火星、木星这样的行星进行观测。事实上前苏联的“冥王星”和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就曾利用电磁波对这些行星进行过雷达成像,遗憾的是这些雷达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全球最大的天文雷达是美国戈德斯通70米孔径太阳系雷达。CQMednc

除了天文学研究和小行星防御任务外,“中国复眼”还可以利用它强大的雷达阵列密切监视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和太空垃圾。由于地球自转,我们在黑夜里无法利用光学望远镜监视头顶的卫星,而雷达自带“探照灯”,它不受光照影响,电磁波也不会被乌云雾霾遮挡,因此可以观测到数百公里高空几厘米大小的物体。任何物体危险靠近我们的卫星和空间站,都能被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摧毁或避让。CQMednc

另外,据说“中国复眼”建成之后,过几年我们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的时候,就有帮手了。它可以为“天问二号”选择条件最合适的小行星降落,如果真能成像的话,会不会在地球上就能拍到“天问二号”降落和采样作业的过程呢?CQMednc

CQMednc

天问二号可不是去火星的CQMednc

 中国复眼在全球的地位如何?

因此,“中国复眼”计划正式着眼于近地小行星的“上限”,即1.5亿公里这个范围,来开展太阳系内小行星的详细观测。项目建成以后,“中国复眼”将成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探测效果最佳的组合式深空雷达监测系统。CQMednc

届时,“中国复眼”既能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能力空白,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需求,使太阳系内的小行星以及“闯入”太阳系的小行星无所遁形,而且还可拓展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领域研究,可以说是“一石多鸟”。“中国复眼”将在深空雷达探测和小行星防御监测等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为地球和人类的安全做出卓越的贡献!CQMednc

总结

“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是用于宇宙探索和研究的大科学设备;“中国复眼”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分布式天文雷达,它除了用来观测行星、寻找有威胁的近地小行星,还可以监视太空垃圾和那些“不速之客”,为我们的航天器保驾护航。CQMednc

未来“天眼”还可以与“复眼”携手合作,利用它超大超灵敏的天线接收“复眼”雷达波反射信号,为中国太空探索任务贡献力量。CQMednc

责编:Franklin
本文为电子技术设计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中国复眼”主要用来“看近处”,对几千万公里内可能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进行照相,测量其大小和运动轨迹,判断它们可能与地球相遇的时间,好让我们提前准备,避免恐龙灭绝的悲剧再次发生。

    请问,恐龙真是因为陨石撞地球灭绝的?那颗陨石落在哪里了?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如何大幅提高物联网设备的电池能效 本文探讨了如何使物联网(IoT)设备更加节能。在重点介绍毫微功耗运输模式和睡眠模式的关键作用之前,快速回顾了电池管理。 最后,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可以更好地优化电池管理的这两个方面,从而降低功耗水平和电路板空间。
  • Teledyne e2v发布150万像素的统包式光学模组Optimom,用 Teledyne Technologies 集团旗下公司 Teledyne e2v 宣布推出 Optimom™ 系列最新产品 Optimom 1.5M,这一系列全新统包式光学模组可直接集成到视觉系统中。
  • 压电致动器的原理、选择和设计指南 压电致动器是一种利用反向压电效应通过施加电压产生位移的元件,可以为熟悉的电磁设备(如电机和螺线管)提供替代方案。它们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功耗、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位置分辨率等优点。
  • Vishay推出升级版红外接收器,降低供电电流,提高抗ESD和 增强型TSOP2xxx、TSOP4xxx、TSOP57xxx、TSOP6xxx和 TSOP77xxx系列器件采用新一代控制IC提高光性能
  • 利用Espruino Pico设计热报警器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Espruino Pico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热传感器,它能够在超过特定温度时触发报警器并驱动更强大的负载。通过修改代码,还可以创建高效的“窗口热控制”。
  • 如何安全实现车载网络通信? 尽管汽车盗窃仍是一个合理的担忧,但与内部电子控制单元及其车内外通信相关的安全威胁明显更大。
  • 中国芯发展新模式:在高质量、高增长内需中发现机会并建 集成电路产业从诞生开始历来都是全球化和生态化的行业。全球化是为了摊销其高额的研发费用和制造成本,以及不低的市场营销(试错)支出;而生态化是因为芯片行业本身并不面向最终用户,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和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与芯片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 推动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的未来发展 随着汽车的电气化和连接程度越来越高,抬头显示(HUD)的未来正在迅速改变。特别是,增强现实AR-HUD首次成为智能驾驶舱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助于通过驾驶辅助和安全功能提升整体驾驶体验。设计下一代AR-HUD时,需要牢记几项技术要点。
  • 思特威推出全新5MP DSI-2技术全性能升级SC系列图像传 2023年2月27日,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推出业界首颗5MP DSI-2技术全性能升级Pro系列安防应用图像传感器新品SC5336P。新品拥有3K级的清晰画质,既是思特威安防应用全性能升级Pro系列的又一力作,也是业界首颗搭载DSI-2技术的3K级图像传感器。
  • Galaxy Watch5系列搭载Melexis温度传感器芯片,引入生 2023年2月22日,全球微电子工程公司Melexis今日宣布,为三星Galaxy Watch5和Galaxy Watch5 Pro提供其独特的温度传感器芯片MLX90632。该产品提供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可以跟踪生理周期。可靠的连续温度监测性能在运动、健康监测设备和其他领域开辟了广泛的新应用。
  • iJoy的Chase人脸/物体追踪设备:不是机器人或三脚架 减少设备BOM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将所需的总处理和内存等资源尽可能多地卸载到其他所连接的设备。“云”服务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但它有明显的缺点,也需要从设备供应商和购买者等方面进行考虑。另一种流行的BOM精简方法,涉及利用具有丰富处理、存储和成像等资源的有线或无线(更为常见)本地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iJoy的Chase是后一种方法的一个典型案例研究。
  • KST3420 和 KST3220用ST 的 FlightSenseToF传感器和ST KST3420 和 KST3220 是 ST 合作伙伴计划授权成员 KS Technologies(又称 KST)公司开发的测距传感器,也是 ST 飞行时间传感器的一个应用研究案例。在过去的四年里,这家产品制造和工程服务公司在多个国家部署了数千个各种用途的测距传感器下面,让我们来探讨 KST的故事,并学习他们的经验。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