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KLA发布全新汽车产品组合以提高芯片良率及可靠性

2021-06-23 阅读:
新的检测系统和创新在线筛选解决方案协助晶圆厂提高产品质量

加利福尼亚州米尔皮塔斯市,2021623——今天,KL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KLAC)宣布发布四款用于汽车芯片制造的新产品:8935高产能图案晶圆检测系统、C205宽波段等离子图案晶圆检测系统、Surfscan SP A2/A3无图案晶圆检测系统和I-PAT在线缺陷部件平均测试筛选解决方案。汽车行业在密切关注电气化、互联性、高级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创新。这意味着汽车需要更多的电子设备,从而推动了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由于芯片在车辆驾驶和安全应用中的核心地位,其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芯片必须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9mmednc

9mmednc

KLA 的全新Surfscan SP A2/A3、8935 和 C205 检测系统以及创新的 I-PAT 在线筛选解决方案提高了汽车芯片的良率和可靠性。9mmednc

“今天的车辆包含数以千计的半导体芯片,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做出驾驶决策和实施控制。”KLA半导体工艺控制业务部总裁Ahmad Khan表示,“这些芯片不能发生故障——这一事实导致芯片制造商在芯片集成到车辆上之前就寻求新的策略,以发现和减少与可靠性相关的缺陷。我们的新产品专为生产汽车芯片的晶圆厂量身定制,在芯片制造的源头侦测可能影响可靠性的缺陷,并为在线筛选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努力将协助晶圆厂以高良率制造质量优良且高度可靠的芯片,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能。”9mmednc

这三台新检测设备构成了一个互补的缺陷发现、监控和控制的解决方案,适用于汽车行业中较大设计节点的芯片制造。Surfscan SP A2/A3无图案晶圆检测仪结合了DUV光学系统和先进算法,让系统的灵敏度和速度足以在汽车芯片上识别并消除可能产生可靠性问题的工艺缺陷,也确保工艺设备以最佳的性能运行。对于研发和批量生产,C205图案晶圆检测仪采用了宽波段光谱和 NanoPoint™技术,因而使其对于关键缺陷高度灵敏,有助于加快新工艺和器件的优化。对于批量制造,8935图案晶圆检测仪采用新的光学技术和DefectWise AI解决方案,能够以低噪比率捕获各种关键缺陷,并快速准确地识别可能影响芯片最终质量的工艺偏差。9mmednc

I-PAT是一个运行于KLA检测和数据分析系统中的创新在线筛选解决方案。I-PAT首先从包括8935或Puma™ 激光扫描检测仪等在内的高速8系列检测仪在关键工艺步骤中采集的所有晶圆数据中提取缺陷特征。然后,I-PAT利用SPOT™量产平台上的定制机器学习算法和Klarity缺陷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来辨别异常的缺陷,从而可以从供应链中剔除有风险的芯片。 9mmednc

除了开发为汽车芯片制造定制的新产品,KLA继续与汽车行业密切合作。从KLA加入为汽车行业的电子元件制定认证标准的汽车电子委员会(AEC)的成员,到公司在密歇根州安娜堡的第二总部,KLA致力于确保汽车行业实现严格的电子质量标准。9mmednc

“我们今天发布的新产品扩充了我们全方位的检测、量测、数据分析和工艺系统组合,为汽车电子生态系统提供多方位的支持。”KLA的电子、封装和组件(EPC)业务部执行副总裁Oreste Donzella补充说,“这些产品中的每一种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确保了构成汽车电子产品的芯片、组件、印刷电路板和显示器等都具有优异的良率、可靠性和性能。”9mmednc

有关8935、C205、Surfscan SP A2/A3和I-PAT的更多详细资料,包括主要功能、应用和汽车以外的市场,请参阅产品简介()。为了保持这些系统的高性能和高产能,对其提供技术支持。如需了解有关 KLA 汽车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KLA Advance 新闻室。9mmednc

关于KLA9mmednc

KLA公司致力于开发领先业界的设备与服务,支持整个电子行业的创新。我们为晶圆和光罩制造、集成电路、封装、印刷电路板和平面显示提供先进的工艺控制和工艺支持解决方案。我们的物理学家、工程师、数据工程师和问题解决专员组成专家团队,与全球领先的客户密切合作,并共同设计推动世界前进的解决方案。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kla.com(KLAC-P)。9mmednc

前瞻性声明:9mmednc

本新闻稿中除历史事实以外的声明,其它例如关于8935、C205、Surfscan SP A2/A3和I-PAT系统的预期性能等都是前瞻性陈述,并且并符合《1995年美国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中“安全港” (Safe Harbor)条款的规定。这些前瞻性声明基于目前资讯及预期,并且受到诸多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实际因素,例如(由于成本、性能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新技术推迟、其他公司推出竞争性产品、或影响KLA产品的实施、性能或使用的意外技术挑战或限制等影响,KLA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10-K表格年度报告,KLA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10-Q表格季度报告,以及KLA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其他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其中所述的风险因素)中的其他风险因素,实际结果可能与此类声明中的预计结果有实质性不同。KLA不承担任何义务,目前也不打算更新这些前瞻性声明。9mmednc

投资者关系:Kevin Kessel, 投资者关系副总裁 (408) 875-6627, kevin.kessel@kla.com9mmednc

媒体关系: Randi Polanich, 通讯主任及副总裁, (408) 875-6633, randi.polanich@kla.com9mmednc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英伟达惨遭背刺,这个SDK让AMD平台也能运行CUDA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HIP SDK,这是ROC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基于开源ROCm解决方案,HIP SDK使消费者可以在各类GPU上运行CUDA应用,为专业和消费级GPU提供CUDA支持。
  • 电池能用三十年?美国Ener Venue称推出革命性电池技术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寿命约为800次循环,磷酸铁锂约为2000次,而钛酸锂据说可以达到1万次循环,也就是说常规普通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每天完全充放电三次,最多也就能用上几年的时间。虽然相较于铅酸电池200-300次的循环寿命来说,这已经是很大幅度的提升了,但现在有一家公司宣称他们的电池可以充放电30000次,每天充放电三次,能用30年。
  • 测试中比友商温度低14度,一加天工散热系统怎么做到的? 7月27日,一加在2023年ChinaJoy上发布了全球首创的散热技术,即航天级三维立体散热系统“天工散热系统”,这是一加的又一次新的尝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后来居上,美光宣布已出样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 7月26日,美光宣布推出业界首款8层24GB HBM3 Gen2内存芯片,是HBM3的下一代产品,采用1β工艺节点,目前该款美光内存芯片正在向客户提供样品。
  • 韩国造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闹剧还是新的未来? 7月22日,韩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上传了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名为LK-99,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
  • TI无线MCU创新方案,助力用户加速拥抱物联网 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特邀请到MCU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德州仪器(TI)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论坛上,TI无线产品工程师魏天华分享了主题为“创新型无线解决方案,助力不断发展的互联世界”的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TI最新的无线MCU系列,以及对于这一市场的深刻思考。
  • 降低侵入式风险,清华开发出“入耳式”脑机接口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开发出一种名为SpiralE BCI的脑机接口,该器件采用“入耳式”设计,使用者只需要将器件插入耳道,即可读取相应脑电波信息,侵入性远远低于其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
  • TETRA标准被曝存在后门漏洞,1分钟内就能被破解 TETRA是由ETSI制定的开放性无线数字集群标准,据称该技术标准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无线电通信标准之一。而就在近日有研究人员发现该标准存在着多个安全漏洞,可以暴露通过该标准传输的敏感数据。
  • 网传iPhone 15将采用叠层电池,这是一种什么电池技术? 根据推特用户@RGcloudS的爆料,苹果的下一代手机iPhone15系列可能会采用叠层电池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长使用寿命,那这所谓的叠层电池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PilotOS正式上线 近日,据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的消息,本源司南PilotOS客户端终于正式上线。PilotOS客户端是本源量子完全自主研发的一款一站式学习与开发平台,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本地量子计算编程,不需要联网使用,实现用户对量子计算软件服务“打开即用”,助力量子计算编程“小白”顺利成为量子计算编程开发者。
  • 立足实际客户应用场景,无线MCU让世界更加智能、互联 2023年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邀请德州仪器、Microchip、意法半导体、欧米智能等知名企业和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一同探讨无线MCU的无限可能。
  • 射频电磁仿真为什么需要新方法? 本文将讨论电磁仿真和电磁仿真的进展,这些进展可能有助于加快运行速度,并且在执行更高效仿真的同时不会降低精度。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