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上,昆泰芯微电子CEO武建峰先生发表了题为《KTM5900:智能磁性传感器赋能机器人与自动化》的演讲,深入探讨了编码器芯片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及其技术挑战。
昆泰芯微电子CEO武建峰
昆泰芯微电子成立于2017年,拥有100多名员工,其中70%以上为工程师,持有70多项发明专利,公司产品涵盖磁性传感器芯片、光学编码器芯片及传感信号调理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等领域。
演讲中,武建峰指出,编码器芯片作为机器人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对于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编码器芯片主要用于位置信号编码,常见原理包括磁性编码、光学编码和电感编码。磁性编码器通过检测磁场变化实现高精度位置检测,适用于复杂环境;光学编码器通过码盘对光线的遮挡,来实现旋转和直线运动的检测;电感编码器则通过金属对发射和接收线圈信号的遮挡来实现周期性信号检测。
武建峰强调,一个好的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耳聪目明、头脑灵活、身手矫健”的特点,其中编码器这类传感器作为机器人“耳聪目明”的基础,需要具备广度(感知范围广)、速度(反应灵敏迅速)、精度(传感信息精确)和可靠度(高稳定性,高安全性)。
针对于此,昆泰芯推出了KTM5900编码器芯片,其核心优势包括:
• 一键实现
• 两级256点查表
• 非线性补偿
• 0.05°精度
• TMR技术
该款编码器具备快速自学习、自校准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复杂环境,适用于高精度离轴中空编码器等场景,可在磁场作用下实现高精度位置检测。
除此以外,昆泰芯KTH78系列、KTO95系列等编码器产品,武建峰表示,昆泰芯微电子通过创新编码器技术,致力于解决机器人行业在安全、成本和易生产性方面的痛点,同时他认为,尽管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仍需时日,但其在工厂和特定场景中的应用已具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