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应对“更高”存储器件的ALD填充技术

2021-02-23 16:01:14 阅读:
深入解析泛林集团Striker ICEFill电介质填充技术

注:源自泛林集团接受EE Times采访kReednc

对3D NAND、DRAM和逻辑芯片制造商来说,高深宽比复杂架构下的填隙一直是一大难题。kReednc

对此,泛林集团副总裁兼电介质原子层沉积(ALD)产品总经理Aaron Fellis介绍了Striker®FE增强型ALD平台将如何以其高性能推进技术路线图的发展。kReednc

沉积技术是推进存储器件进步的关键要素。但随着3D NAND堆栈的出现,现有填充方法的局限性已开始凸显。kReednc

泛林集团去年推出的Striker®FE增强版原子层沉积(ALD)平台可解决3D NAND和DRAM领域的半导体制造难题。该平台采用了被称为“ICEFill”的先进电介质填充技术,可用于先进节点下的3D NAND和DRAM架构以及逻辑器件。泛林集团副总裁兼电介质ALD产品总经理Aaron Fellis指出,填充相关技术的需求一直存在,但原有的那些方法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尤其是3D NAND堆栈越来越高。他表示:“除了堆叠层数非常高以外,为了能整合不同步骤,还要通过刻蚀来满足不同的特征需求。最终我们需要用介电材料重新进行填充,这种材料中最常见的则是氧化硅。”kReednc

kReednc

Fellis指出,化学气相沉积、扩散/熔炉和旋涂工艺等半导体制造行业一直以来使用的传统填充方法总要在质量、收缩率和填充率之间权衡取舍,因此已无法满足3D NAND的生产需求,“这些技术往往会收缩并导致构建和设计的实际结构变形”。kReednc

由于稳定、能耐受各种温度且具备良好的电性能,氧化硅仍然是填隙的首选材料,但其沉积技术已经有了变化。以泛林集团的Striker ICEFill为例,该方案采用泛林独有的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实现高选择性自下而上的无缝填充,并同时能保持原子层沉积(ALD)固有的成膜质量。kReednc

Fellis表示:“标准ALD技术能大幅提升沉积后的成膜质量,这样就解决了收缩的问题。”kReednc

采用ICEFill先进电介质填隙技术的Striker®FE增强版原子层沉积平台可用于3D NAND和DRAM架构的填充kReednc

kReednc

在Fellis看来,即使能通过高密度材料实现良好的内部机械完整性,标准ALD仍可能导致某些器件中出现间隙,而且其延展性可能出现问题。而采用自下而上填充的ICEFill则能实现非常高质量的内部成膜且不会收缩。“它的可延展性非常高。”他表示,这意味着可用其满足任何步骤的填充需求,包括用于提升机械强度和电性能等,“在所制造的器件内部某一特定间隙中,填充材料都具有统一的特性。”kReednc

用于存储器件的沉积技术有自己的路线图,而推动其发展的各种存储技术进步也同时决定了现有技术的“保质期”,Fellis表示,“技术将向更高和更小发展”。预料到3D NAND堆栈增高带来的挑战,泛林集团早已开始着手改进其Striker产品。他说:“随着客户按自己的路线图发展,我们看到他们需要提高成膜性能的需求。堆叠依然是创新的推动力。”kReednc

美国半导体产业调查公司VLSI Research总裁Risto Puhakka表示,作为ALD技术的主导者,泛林集团的技术需求反映了存储行业的普遍需求,即通过提升存储密度来满足人工智能等应用的高存储需求,但同时还要避免成本提升。而3D NAND等存储器件随着堆栈高度不断提升,对填充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uhakka说:“堆栈相关的制造难题越来越多,芯片制造商也会担心花费过高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非常熟悉的材料(例如氧化硅)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成本。kReednc

(原文刊登于Aspencore旗下EDN姐妹网站EETimes,参考链接:ALD Technology Fills Taller Memory。)kReednc

本文为电子技术设计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俄罗斯“贝加尔湖”基准测试对比英特尔和华为芯片,惨败 俄罗斯服务器处理器 Baikal-S 的开发人员将其性能与美国和中国的同类芯片进行了比较。涉及六个流行指标。
  • 万物电气化:探索绿色未来之路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美国年度脱碳展望(ADP)2022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发现。本报告着眼于实现净零经济的各种情景。我们在本文中重点关注的方法称为“中心情景”,它遵循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
  • 下一个医疗前沿:网联可穿戴设备 医疗和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将继续增强连接性和电池寿命,以实现对血压、体温和身体水分等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实时和非侵入性监测。
  • ST亮相MWC上海:升级版智能座舱,首款USB-IF认证芯片,带你 ST携智能出行、电源&能源、物联网&互联等领域的产品和智能解决方案亮相MWC上海展,并带来多款升级展品,让观众通过充分了解ST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领略科技之美,探索产业新动态。
  • 全球MCU加速内卷,如何“卷”出更具活力的大生态?——202 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下午场邀请到武汉芯源、厦门澎湃、南京沁恒、晶心科技、瑞萨电子和中兴通讯六家公司发表主题演讲。让我们看看它们都“卷”出了哪些创新或者新花样?!
  • 全球MCU加速内卷,如何“卷”出更具活力的大生态?——202 国产MCU头部企业已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扎稳脚跟,高达三位数的国产MCU公司在20%的市场中为了生存而奋斗,而早已完成产业整合的国际MCU大厂却在80%的市场中胜似闲庭信步。未来三年内预计MCU整体需求将减缓,行业内竞争将趋于激烈。在2023年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上,国际和本土知名MCU厂商的技术和应用专家,为来自消费电子、家电、工业控制、通信网络、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领域的OEM厂商和方案集成商代表带来MCU领域的最新技术趋势和应用解决方案。
  • ETC收费领域实现国产化,终端到服务器端均可使用龙芯处 “国产自主车道控制器”由四川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研制,基于龙芯2K1000LA处理器,目前已在四川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多个收费站试点应用,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数字化建设在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 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容量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超级电容器具有很高的潜力,因为它们的充电速度比电池快得多,只需几秒到几分之一秒。然而,目前的超级电容器只能存储少量的能量,这限制了其潜在的应用范围。科学家表示,如果超级电容器能够被设计为存储更多能量,那么它们的物理重量将比电池更轻,充电速度也更快,这将产生重大的商业影响。
  • 国产自主的芯片指令集龙芯Arch Linux版系统发布 龙芯中科宣布,他们的龙架构 Arch Linux 发行版正式结束了beta状态,现已正式支持该架构,并且移植了1万多款x86平台软件。
  • 从四家合作伙伴看STM32 MCU生态优势 EDN电子技术设计对ST四家合作伙伴进行采访,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对STM32 MCU的支持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 小米汽车电池信息曝光,网友推测小米或自研1000V充电桩! 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疑似小米汽车电池信息的照片,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容量为101kWh,电压为726.7V,可以预测小米汽车将搭载800V平台。有内部员工透露,该电池包内部针对碰撞安全性做了大量特殊优化。
  • 声称比Wi-Fi快100倍,IEEE正式发布802.11bb(LiFi)标准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已宣布正式将802.11 WiFi与802.11bb一起添加列为基于光传输的无线通信标准。与WiFi和5G等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利用光谱,LiFi的数据传输速度声称可达 224 GB/s(官方宣传说法是比WiFi快100倍),更可靠,更安全。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