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不要让热阻值欺骗了你

2020-10-13 11:32:26 高杨 阅读:
做电路设计都需要用到以下的公式来计算元器件的结温:TJ=TA+θJA·PH。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参数值,看看它们是如何在数据手册中欺骗了你这么多年。

θJA是热阻的单位,用来表示空气到结温的阻值,单位是℃/W或K/W。做电路设计都需要用到以下的公式来计算元器件的结温:r7Gednc

TJ=TAJA·PHr7Gednc

式子中:TJ表示元器件的结温,单位是℃;r7Gednc

        TA表示环境的温度,单位是℃;r7Gednc

        PH表示元器件的功耗,单位是W;r7Gednc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参数值,看看它们是如何在数据手册中欺骗了你这么多年。r7Gednc

首先来看TA。TA是指元器件所处的环境温度,这个值在半导体制造商处的定义如1所示。然而,在实际的产品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环境来满足TA测试条件的。在哪里测试TA其实并没有好的定义,TA不可能是控制器外的空气温度,因为元器件的温度明显取决于元器件周围的空气。那么,就需要确定测试点离元器件的距离和具体点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对如何测量给出确切的定义,因而这个值首先就是不确定的。r7Gednc

r7Gednc

图1:半导体制造商关于环境温度的测试描述。r7Gednc

再看θJA。这是指器件从环境到结温所处的温升阻值。和TA的定义类似,这也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值。以TLE42754为例,TLE42754是一颗在汽车电源中广泛使用的LDO,主要将系统的12V电源转换成5V。2为以TO-252-5封装为例的TLE42754的热阻值。r7Gednc

r7Gednc

图2:TLE42754的热阻值。(图片来源:Infineon公司)r7Gednc

TLE42754的热阻值到底等于多少?以TO-252-5封装的数据手册为例,数据手册中给出了4个值(27℃/W、42℃/W、57℃/W、110℃/W)。这里假设选择27℃/W为最接近设计实例的情况来计算。按照12V输入、5V输出、最大输出电流450mA,那么TLE42754的最大功率为3.15W,温升约为85℃(27℃/W·3.15W)。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太简单的认真,其实可能是错误的。热阻值在数据手册的定义为芯片结(junction)到空气(ambient)的热阻。当芯片的功耗和环境温度已知的时候,可以通过公式来计算芯片的结温。但数据手册给出的热阻,并非在实际工程中会出现的热阻,例如TLE42754关于27℃/W的条件备注(即2的第2条备注)。因而,这又是一个不确定的量。r7Gednc

最后来看TJ结温。结是晶体管中的术语,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形成PN结的时候叫做结。从半导体诞生开始,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从而产生了误导。现在的器件上有几十甚至上百万个结点在一个核心区域,按照科学严谨的称呼,叫做核心温度是不是更加贴切和准确呢?r7Gednc

从以上对于计算公式中的三个参数(TA、θJA、TJ)的分析,可以看到,每个参数给出值的同时都带特定的条件和要求,因而不能简单的套用公式来给出答案。数据手册是这样有趣的手册,看似她都给了你所有的参数,但当你真正使用的时候,她又是不确定的。r7Gednc

(责编:赵明灿)r7Gednc

本文为《电子技术设计》2020年10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免费杂志订阅申请点击这里r7Gednc

本文为电子技术设计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最近跟某润的汽车电子员工沟通,他们都是用θJA进行仿真、计算,我的觉得是严重不妥的。首先这个θJA的环境温度就很泛泛(没有说明芯片周围的情况,如是否有热源、空间大小、空气流动性);
  • 通俗
  • 这样说会误导别人。
高杨
近20年在汽车电子TOP10公司经验,特别是在车载控制器领域(多媒体、车身、驾驶辅助及VCU)。曾任职博世汽车专家级工程师,超过10年在汽车零部件(博世和大陆汽车),5+年汽车半导体(德州仪器和英飞凌),历任多种资深(系统、设计、产品)工程师职务。丰富的平台开发(从0到1)及产品开发的工程经验和技术积累。 Ford SYNC第一代的核心硬件工程师,定义和开发了德州仪器(TI)第一款智能高边驱动器(TPS1H100-Q1),填补了公司在汽车电子市场的技术路线和市场空白。 整理和标准化了与设计开发的技术文件,可以直接用于指导设计及融入公司的文件体系中,满足体系审查要求和提高公司的设计流程和管理水平。硬件设计流程管理的模板(45+篇),硬件设计评审和检查清单模板(50+篇)。 企业内训师认证(TTT) ,超过2500页汽车电子设计培训内容PPT,满足从入门、中级及高级汽车电子设计的培训要求,目前在4家企业内部实施过培训,收到了很好的反馈。 目前获得13件汽车电子专利(截止2019年12月)。《EDN电子技术设计》汽车电子专栏作者ednchina.com/author/gaoyang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晶圆厂联手封测厂,为供应链赋予新意 在半导体产业日益关注封装技术创新,以超越芯片微缩的困境之际,晶圆厂联手封测厂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支撑起下一代封装技术,并彰显封装技术在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意义...
  • IEC 61000-4-3标准的步进频率 本文重点在于讨论如何使用更简略的步骤进行IEC 61000-4-3标准的EMI/EMC测试,以加快产品开发时间...
  • 瑞萨电子推出包括汽车级在内的10款全新成功产品组合 这些经过全面测试的解决方案展示了瑞萨的相关产品组合的强大实力,包含电动汽车充电、汽车仪表盘控制和其它应用
  • 等离子体抛光干式蚀刻为下一代SiC带来质量优势 尽管化学机械抛光(CMP)有一段时期一直是最常用的基板抛光技术,但随着一种新引进的技术——等离子体抛光干式蚀刻(PPDE)被提出,可望克服CMP带来的一些限制。
  • 东芝新款车载直流无刷电机栅极驱动IC有助于提升车辆电 2023年2月28日——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东芝”)今日宣布推出车载直流无刷电机栅极驱动IC[1]---“TB9083FTG”,该IC适用于电动转向助力系统(EPS)、电动制动系统和线控换档系统等应用。产品于今日开始批量出货。
  • 如何安全实现车载网络通信? 尽管汽车盗窃仍是一个合理的担忧,但与内部电子控制单元及其车内外通信相关的安全威胁明显更大。
  • 推动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的未来发展 随着汽车的电气化和连接程度越来越高,抬头显示(HUD)的未来正在迅速改变。特别是,增强现实AR-HUD首次成为智能驾驶舱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助于通过驾驶辅助和安全功能提升整体驾驶体验。设计下一代AR-HUD时,需要牢记几项技术要点。
  • Arteris FlexNoC 5物理感知NoC IP,物理融合速度快5倍 据Arteris官网消息,系统IP供应商Arteris宣布推出物理感知片上网络(NoC)互连IP Arteris FlexNoC 5,可使SoC架构团队、逻辑设计人员和集成商能够整合跨功率、性能和面积(PPA)的物理约束管理,以提供连接SoC的物理感知IP。该技术使物理融合速度比手动优化快5倍,且布局团队可以减少汽车、通信、消费电子、企业计算和工业应用的迭代次数。
  • 谷歌达成量子计算机第二里程碑,实现量子计算纠错 2月24日,谷歌CEO Sundar Pichai撰写博客,称公司量子计算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谷歌量子AI团队有史以来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可以通过增加量子比特的数量来减少错误。在其最新的研究中,谷歌用49个物理量子比特制作的逻辑量子比特超越了用17个量子比特制作的逻辑量子比特。
  • 三星电子掌握标准化5G NTN技术,智能手机将能和卫星直接 近日,三星电子宣布已掌握标准化5G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networks,即NTN)技术,这一通讯技术用于智能手机与卫星的直接通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三星计划将这一技术整合到其Exynos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中,加速5G卫星通信的商业化,为6G驱动的万物互联(IoE)时代铺平道路。
  • 北京市芯片补贴政策来了,最高3000万元 据EDN电子技术设计报道,北京市政府官网发布公告明确了2023年度高精尖资金第一批重点支持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产品首轮流片奖励、集成电路企业EDA采购奖励等。
  • 浅谈锥形电感器 在射频(RF)和微波工作时,有一种情况是必须将直流电源(DC)导入信号传输线,但又不至于降低该线路的高频作用...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