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SiC衬底的生产到底难在哪里?

2022-05-27 14:52:23 谭博文 阅读:
全球“双碳”背景下,绿色能源的普及和汽车电动化已经逐渐成为了趋势。特斯拉首次将意法半导体生产的24个SiC MOSFET功率模块引入其Model 3的主逆变器中,推动了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的增长。

全球“双碳”背景下,绿色能源的普及和汽车电动化已经逐渐成为了趋势。特斯拉首次将意法半导体生产的24个SiC MOSFET功率模块引入其Model 3的主逆变器中,推动了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的增长。YI1ednc

YI1ednc

我国SiC衬底技术发展现状(来源:CASA)YI1ednc

在SiC器件构造中,衬底(47%)的占比最高,而且衬底相关的技术壁垒非常高。国内碳化硅衬底目前暂时止步于6英寸及以下水平,对比国外:美国半导体厂商Wolfspeed已经研发出8英存衬底产品并开始建设生产线;法国Soitec也于今年5月4号发布了新型20mm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II-VI公司成功研制出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我国预计在十四五时期(预计在2025年前)突破8英寸衬底的关键技术。YI1ednc

YI1ednc

SiC衬底制作工艺流程(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YI1ednc

碳化硅衬底的生产成本高,而且制作工艺技术密集,生产难度大,在制作流程中存在很多还没有被解决的问题:YI1ednc

制作流程的第一步是将合成的碳化硅粉在氩气环境下加热到2500℃以上,破碎、清洗之后得到适合生长的高纯度的碳化硅微粉原料。YI1ednc

再采用PVT(物理气相传输)法生长,难点大多存在于这个过程中。第一是要精准控制生长温度梯度,因为SiC需要在23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生长,第二:碳化硅生长周期很长,Si晶绽2至3天就能拉出约2m长的8英寸硅晶棒,但是碳化硅需要7天才能拉一个约2cm的碳化硅晶棒,冗长的时间也是SiC MOSFET现在无法在电动车上广泛普及的重要因素。YI1ednc

第三是由于晶体的类型繁杂,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硅碳比,晶体生长速率,气流气压等参数,否则容易产出失败晶体,工程师在检查晶体的过程中经常会识别到晶体内部出现的大量“死区”,原因为堆垛错层(正常堆垛顺序中引入不正常顺序堆垛的原子面而产生的一类面缺陷,或者晶体结构正常的周期重复堆垛顺序在某二层间出现了错误)。YI1ednc

除此之外,晶体由6英寸向8英寸扩径的难度也很大,由于物理气相传输法(physical vapor transport, PVT)是目前最成熟的晶体生长技术,通俗来说:PVT技术类似于蒸锅锅盖上水蒸气的凝结,凝结长大的籽晶成品率低,确限度高,随着晶体尺寸扩大,生长难度工艺更是呈几何级增长。YI1ednc

目前有望取代PTV法的技术是顶部籽晶溶液生长法(TSSG),它成本更低,对高温环境要求小,可以让碳化硅晶体在低于2000℃的环境下生长,而且晶体的质量更高,易扩径,能更好的实现稳定的p型掺杂,不过其缺点在于籽晶生长周期过慢,晶体生长的尺寸小。YI1ednc

YI1ednc

导电型SiC衬底YI1ednc

碳化硅晶棒形成之后由于其硬度高(SiC的莫氏硬度:9.2-9.6),与金刚石(相对硬度:10)非常接近,切割时要严格把关晶片翘曲度(warp),因为切割后得到的晶片翘曲度基本无法修复,所以对晶棒切割的技术要求也很高。晶棒切割现在广泛采用多线切割法:使用高速运动的钢线对晶棒进行摩擦切割,不过产出的晶片的翘曲度大多不符合要求,浪费原料增加成本。不过目前公开了一种新的粘棒方法,在碳化硅的端面粘贴陪片后再切割,这样能提高碳化硅晶棒端面镜片的质量和良品率。YI1ednc

责编:Bowentan
谭博文
EDN China Researcher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使用SiC和GaN创建面向未来的电力电子器件 随着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器件的推出,电力电子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这些材料的特性使其特别适合在高压和高开关频率下所运行的应用,并能提供比最先进的硅基功率器件更好的效率和散热管理。
  • 用于GaN HEMT的超快速分立式短路保护 GaN HEMT的保护电路必须比硅基MOSFET中使用的传统短路和过流保护方法更快。
  • 【电驱变革深探】: 从测试角度看800V超充技术下的电驱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用户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表示不满,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近几年飞速变化,但距离满足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更高使用需求,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800V SiC的市场占比将达到15%左右;不过在电动汽车全球发展提速的大趋势下,这一预测节点也许会提前到来。
  • 等离子体抛光干式蚀刻为下一代SiC带来质量优势 尽管化学机械抛光(CMP)有一段时期一直是最常用的基板抛光技术,但随着一种新引进的技术——等离子体抛光干式蚀刻(PPDE)被提出,可望克服CMP带来的一些限制。
  • 东芝新款车载直流无刷电机栅极驱动IC有助于提升车辆电 2023年2月28日——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东芝”)今日宣布推出车载直流无刷电机栅极驱动IC[1]---“TB9083FTG”,该IC适用于电动转向助力系统(EPS)、电动制动系统和线控换档系统等应用。产品于今日开始批量出货。
  • 【汽车创新三大驱动力】系列之一: 解决电动化和电池测 围绕电动汽车和电池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单次充电的容量和续航里程。而围绕续航能力有一些关键绩效指标,同样围绕电池的效率、加速和快速充电能力也有一些关键绩效指标。我们今天看到的趋势是锂离子电池,但在未来,我们将看到向固态的转变。这主要是由固态电池带来的重量减轻和密度增加所推动的,而重量是影响车辆续航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 筑波科技提供美商Teradyne ETS设备,打造客制化先进功 近年新能源碳中和相关概念法规逐步落地,因应全球消费性产品及电动汽车(EV)对高功率、高流高压测试需求增长,第三代半导体GaN(氮化镓)与SiC(碳化硅)材料为新主流。在供应链中每个组件的质量把关都是关键,制程测试准确度足以影响整体PMIC,筑波科技与泰瑞达携手合作推广Eagle Test Systems (ETS),基于20年无线通信及半导体测试经验,满足客户客制化需求。
  • 面向低功耗工业4.0应用的可编程安全功能 本文概述了FPGA如何推进纵深防御方法的发展以开发安全应用程序,这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满足IoT和边缘计算迅速增长的需求的必经之路。本文介绍了安全功能在硬件、设计和数据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安全性的三个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基础上构建应用程序。
  • 车规MOSFET技术确保功率开关管的可靠性和强电流处理能 如今,出行生态系统不断地给汽车设计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电子解决方案的尺寸、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此外,随着汽车电控制单元 (ECU) 增加互联和云计算功能,必须开发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技术挑战。
  • 功率器件动态参数测试系统选型避坑指南 动态特性是功率器件的重要特性,在器件研发、系统应用和学术研究等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故对功率器件动态参数进行测试是相关工作的必备一环,主要采用双脉冲测试进行。
  • 东芝推出有助于减小贴装面积的智能功率器件 小型高边和低边开关(8通道)
  • 东芝推出采用新型高散热封装的车载40V N沟道功率MOSF 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东芝”)宣布推出采用新型L-TOGL™(大型晶体管轮廓鸥翼式引脚)封装的车载40V N沟道功率MOSFET---“XPQR3004PB”和“XPQ1R004PB”。这两款MOSFET具有高额定漏极电流和低导通电阻。产品于今日开始出货。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