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美国宣布“重大科学突破”,可控核聚变首次成功点火

2022-12-13 17:20:31 综合报道 阅读:
12月5日,美能源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核聚变能源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从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比其消耗的能量更多。

最近刘慈欣小说《三体》改编的动画正式上映,不少人们沉醉在科幻世界宏大的叙事之中,而刘慈欣也曾在小说中写道,人类在22世纪终于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并将其应用在太空飞船上,人类因此达到了光速的15%,从而有机会离开太阳系。t8Bednc

12月5日,美能源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核聚变能源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也称点火)——从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比其消耗的能量更多。t8Bednc

t8Bednc

一名技术人员在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国家点火装置的前置放大器支持结构内t8Bednc

可控核聚变一直被视为人类摆脱化石能源束缚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其聚变所需的同位素氘氚在地球上储量惊人,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氚也可以通过地壳中广泛存在的锂制取。1g氘和氚完全聚变大约能释放出3.36×e11焦耳能量,1g铀235则能够释放出大约为8.19×e10焦耳能量,有着四倍左右的差距,一立方公里海水所含的氘经过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就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石油储备产生的总能量。同时铀235在地球存量稀少提取困难,而且裂变反应会产生大量长期的有害辐射,核聚变则完全没有这些缺点。t8Bednc

t8Bednc

FT受控核聚变示意图 t8Bednc

因此核聚变被认为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来源,但是其反应过程也非常困难,人类若想成功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从而获得巨大能量,就必须创造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极高的温度,以使氘氚燃料成为超过1亿摄氏度的热等离子体;二是极高的密度,以使氘氚原子核发生量子隧穿的概率变大,而且便于将聚变产生的阿尔法粒子能量留下来继续参与核聚变反应;三是等离子体在有限的空间里被约束足够长时间。所以虽然核聚变能带来巨大的能量收益,但满足聚变的这些条件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连氢弹的引爆都需要原子弹来当扳机,想要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难度可想而知。t8Bednc

目前为止,人类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磁约束核聚变,也就是用特殊形态的磁场把氘、氚等轻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处于热核反应状态的超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有限的体积内,使它受控制地发生大量的原子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典型的实验装置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二是激光核聚变,这是以高功率激光作为驱动器的惯性约束核聚变,典型实验装置如我国的神光激光装置和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NIF)。t8Bednc

t8Bednc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t8Bednc

实际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物理学家们一直在设法利用为太阳提供动力的核聚变反应,但此前的研究结果都是输出能量小于输入能量,这种状态无法用于发电。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这次聚变实验中获得了净能量增益,这也是人类首次实现核聚变点火。t8Bednc

该实验室采用惯性约束聚变方法,激光束为圆柱体提供2.05兆焦耳的能量后,输出了3.15兆焦耳的核聚变能量,约为激光器能量的150%,因为能量产出超出了预期,损坏了一些诊断设备,使得分析工作变得复杂,所以相关数据分析耗时较久。到美国东部时间12月13日10时,美国能源部长Jennifer Granholm和负责核安全的副部长Jill Hruby正式宣布这“一项重大科学突破”,而这也是我们见证人类在可控核聚变上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时刻。t8Bednc

当然,这次突破,并不意味着我们马上就要用上纯粹的清洁能源了。因为150%的能量净增比例仍然是远远不够的,据科学家估计,如果要将核聚变技术落地实用,能量输出必须至少比进入的激光器的能量高出几倍。而且,这次实验中NIF的激光器效率极低,一次实验只研究了一次激光爆发,而实际的核聚变发电厂需要机关枪一样的激光爆发速度,每次爆发都有新的靶丸滑动到位,然后从聚变反应中飞出的中子流必须转化为电能。按照这种转换效率距离100%的核聚变应用,仍然是很遥远的事情。t8Bednc

不过正如科技媒体The Verge评论所说:“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核聚变的任何潜在现实世界利益都可能还有等待十多年。看起来我们仍然不太可能及时依靠核聚变能源来使我们摆脱气候危机。但这是很酷的科学,人们可以有梦想。”t8Bednc

责编:Ricardo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眺望2023年:值得关注的科技行业大势 在新的年度一开始,我们更有充分的时间掌握在2023年值得关注的科技行业趋势与预测...
  • 大幅提升电动汽车超级电容器性能的新型电极材料 东国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混合复合电极材料,可显著提高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该复合电极由粉刷在氧化石墨烯(CCS@GO)上的硒化钴纳米棒-硒化铜多面体组成,具有“前所未有”的电化学性能。
  • 泰克2023新年展望:引领数智化未来,助力本土化创新加速腾 在经历三年疫情的起起落落之后,我们将迎来蓄势待发的2023。在这个充满紧迫感、复杂性、易变性的时代,我们跟客户与合作伙伴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密切、更加无障碍地支持创新。
  • 我们距离《流浪地球 2》中的黑科技还有多远? 2023年电影春节档,科幻背景的《流浪地球2》不仅取得了票房的成功,也展现出了一些非常超前的“黑科技”,包括重核聚变的行星发动机、量子计算机、机械外骨骼、太空电梯等,在科幻世界中这些技术是拯救人类的利器,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技术是否真的有实现的可能?
  • 欧盟新法规:可拆卸电池时代或将回归 在强制要求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使用 USB Type-C 充电端口之后,欧盟立法者已就一套新规则达成一致,新修订的这项旨在提高电池可复用性和持续性的法案,或许要迫使可拆卸电池再度回归。
  • 替代能源:氢能源的下一步是什么? 氢气并没有「灵丹妙药」,它应该被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仅要重新思考如何生产能源,还要重新规划如何运输和储存能源…
  • 氢会是下一种飞机燃料吗? 看起来似乎氢燃料电池比目前最好的锂电池都好,事实上答案并不肯定,因为燃料存储、原始能源到可用能源的转换、以及为飞机提供能源,都还存在问题。
  • 新能源发电与输电方法 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不断探索,以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需求,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本文介绍了开发太阳能作为电力来源并采用无线方式进行能量传输的一些实际应用。
  • 利用柔性太阳能光伏发电 光伏系统通常都采用特殊的单元来存储所发的电,这些储能单元由蓄电池组成,根据获得能量的多少提供或多或少的电能。本文介绍了开发太阳能作为电力来源的实际应用。
  • 韩国慌了?中国锂电池正全面崛起 快速成长的中国锂电也不会一帆风顺,对手必将使出各种手段、设置重重障碍进行阻击。这一次,为遏制崛起中的中国锂电产业,率先出手的是韩国LG。
  • 揭开济南全球首条光伏公路的神秘面纱 近日,央视报道报道称,“预计今年12月底正式通车的济南南绕城高速,将成为全球首条承载光伏路面研发与铺设的高速公路。”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时,世界上首条无线充电公交车车道就已经在韩国建成并使用;2014年10月,荷兰花费350万欧元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太阳能公路……
  • 室内也能用“太阳能”?这个材料能把“任何光转为电能”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这种Dye cells的工作效率明显优于薄膜或硅,大大提高了能源生产。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