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中国测试测量市场充满创新潜力

2014-10-30 00:00:00 麦迪 阅读:
中国的测试测量市场正呈现出一种“变化”的格局。随着新技术及应用的不断涌现,测试测量市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也对测试测量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罗德与施瓦茨(R&S)中国区总裁吴克日前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中国测试测量市场拥有巨大潜力,不论在移动通信、通用电子,还是在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国际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往往在中国市场最先得到应用。
中国的测试测量市场正呈现出一种“变化”的格局。随着新技术及应用的不断涌现,测试测量市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也对测试测量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罗德与施瓦茨(R&S)中国区总裁吴克日前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中国测试测量市场拥有巨大潜力,不论在移动通信、通用电子,还是在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国际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往往在中国市场最先得到应用。持续追踪最新技术与应用是R&S保持创新和技术领先的重要驱动力,R&S也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

吴克 罗德与施瓦茨(R&S)中国区总裁
吴克 罗德与施瓦茨(R&S)中国区总裁
dOuednc

持续积累,TD-LTE测试业务井喷 随着中国4G牌照的正式发布,从2014年初开始,TD-LTE测试设备的需求就出现了井喷式增长。R&S赶上了这个井喷,在当时拿到最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最主要的TD-LTE测试设备供应商之一。吴克表示:“收获如此多的市场份额恰是R&S持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的极佳佐证。宣布发牌后,短时间内市场对TD-LTE测试设备的需求量激增,但当时能拿出成熟方案的企业并不多,而R&S是最早从事LTE研发的企业之一,包括LTE-FDD和TD-LTE。早先在中国TD-LTE标准出台的过程中,R&S已经与标准制定者、核心推动者,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等,进行大量前期合作,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能较早拿出TD-LTE的各种测试解决方案。同时,R&S更注重和中国客户的互动,新技术在应用初期需要应用工程师和用户做很多互动交流,使设备能更好地满足测试需求,这方面R&S做了很多前期积累工作,以使产品一经推出就能先人一步,成熟地被应用。” 在TD-LTE测试业务的刺激作用下,R&S 2014年上半年3月~5月的移动通信测试订单量实现翻番。对于R&S业务发展目标,吴克表示:“随着LTE的全面展开,下半年移动通信测试市场机遇较多,但竞争也会更激烈。R&S有信心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每年业绩两位数增长的目标,当然这很具挑战。” 面向未来,在核心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包括TD-LTE在内,R&S的基本方针是在主流新技术出现的过程中,就要介入并追踪其发展。对于中国市场未来可预见的新技术领域,吴克表示:“R&S历来以射频为核心开发各种测试仪器仪表,因此与射频相关的新技术R&S都感兴趣。移动通信仍将是无线测试测量最大的一块市场。该领域5G是比较明确的方向,目前市场预估5G商用会在2020年左右实现。对于5G技术的研发,R&S已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包括和许多前沿机构合作,探讨5G将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当然,目前LTE才刚起步,需要持续跟进后续的测试需求,如R&S已推出了VoLTE解决方案等,都将是我们很重视的方向。” 复杂电磁环境和毫米波/太赫兹技术是R&S第一个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现在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使得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何使电磁环境干扰、兼容、性能等符合要求,这对测试提出很多要求,也是R&S认为将来很重要的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R&S已持续40多年研发并推出了EMC测试系统解决方案,积累了很多经验。”吴克表示,“同样,毫米波/太赫兹技术预计会在更高端的应用领域有所突破,包括民用和国防领域。R&S已推出了毫米 波/太赫兹测试系统和解决方案,是最早推出此类系统的公司之一。此外,R&S还收购了一家专做毫米波专用器件的公司,使其专用器件能应用在R&S仪器仪表上,而业内很多公司的毫米波器件都依赖外购。这些都使得R&S有基础实力在毫米波/太赫兹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观察,R&S也发现,在中国市场系统解决方案将是下一步发展重点。“新技术出现后,不同应用领域的用户需要用测试设备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器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形成完整体系和解决方案。所以,系统解决方案的开发也是R&S下一步持续关注的重点。”吴克介绍道。 应对测试复杂性及成本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测试测量行业正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在新技术领域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同时,R&S也在努力解决来自测试复杂性和成本等方面的挑战。吴克介绍道:“现今要求测试的内容越来越多,测试复杂性也随之上升。在诸如汽车电子等综合性要求很高的领域,几乎囊括了各种电子技术应用,新的应用要求不但使复杂性上升,所要求的测试效率也很高。R&S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也积极探讨新的测试理论和方法,来满足诸如测试效率等要求。” 同样,测试的复杂化也使测试成本攀升,给企业带来很大负担,企业希望不断降低测试成本的需求也很迫切。“R&S希望通过使测试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来帮助企业降低总测试成本。寿命周期成本是指除设备采购成本外,还包括后期使用、维护成本。R&S所注重的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可使用户在新技术出来后无须更换测试设备平台,只需在现有平台上升级即可投入使用,从而降低总体成本。”吴克补充道。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英伟达惨遭背刺,这个SDK让AMD平台也能运行CUDA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HIP SDK,这是ROC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基于开源ROCm解决方案,HIP SDK使消费者可以在各类GPU上运行CUDA应用,为专业和消费级GPU提供CUDA支持。
  • 电池能用三十年?美国Ener Venue称推出革命性电池技术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寿命约为800次循环,磷酸铁锂约为2000次,而钛酸锂据说可以达到1万次循环,也就是说常规普通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每天完全充放电三次,最多也就能用上几年的时间。虽然相较于铅酸电池200-300次的循环寿命来说,这已经是很大幅度的提升了,但现在有一家公司宣称他们的电池可以充放电30000次,每天充放电三次,能用30年。
  • 测试中比友商温度低14度,一加天工散热系统怎么做到的? 7月27日,一加在2023年ChinaJoy上发布了全球首创的散热技术,即航天级三维立体散热系统“天工散热系统”,这是一加的又一次新的尝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后来居上,美光宣布已出样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 7月26日,美光宣布推出业界首款8层24GB HBM3 Gen2内存芯片,是HBM3的下一代产品,采用1β工艺节点,目前该款美光内存芯片正在向客户提供样品。
  • 韩国造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闹剧还是新的未来? 7月22日,韩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上传了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名为LK-99,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
  • TI无线MCU创新方案,助力用户加速拥抱物联网 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特邀请到MCU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德州仪器(TI)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论坛上,TI无线产品工程师魏天华分享了主题为“创新型无线解决方案,助力不断发展的互联世界”的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TI最新的无线MCU系列,以及对于这一市场的深刻思考。
  • 降低侵入式风险,清华开发出“入耳式”脑机接口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开发出一种名为SpiralE BCI的脑机接口,该器件采用“入耳式”设计,使用者只需要将器件插入耳道,即可读取相应脑电波信息,侵入性远远低于其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
  • TETRA标准被曝存在后门漏洞,1分钟内就能被破解 TETRA是由ETSI制定的开放性无线数字集群标准,据称该技术标准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无线电通信标准之一。而就在近日有研究人员发现该标准存在着多个安全漏洞,可以暴露通过该标准传输的敏感数据。
  • 网传iPhone 15将采用叠层电池,这是一种什么电池技术? 根据推特用户@RGcloudS的爆料,苹果的下一代手机iPhone15系列可能会采用叠层电池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长使用寿命,那这所谓的叠层电池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PilotOS正式上线 近日,据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的消息,本源司南PilotOS客户端终于正式上线。PilotOS客户端是本源量子完全自主研发的一款一站式学习与开发平台,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本地量子计算编程,不需要联网使用,实现用户对量子计算软件服务“打开即用”,助力量子计算编程“小白”顺利成为量子计算编程开发者。
  • 立足实际客户应用场景,无线MCU让世界更加智能、互联 2023年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邀请德州仪器、Microchip、意法半导体、欧米智能等知名企业和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一同探讨无线MCU的无限可能。
  • 射频电磁仿真为什么需要新方法? 本文将讨论电磁仿真和电磁仿真的进展,这些进展可能有助于加快运行速度,并且在执行更高效仿真的同时不会降低精度。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