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三进制DAC:分辨率更高,位数更少

2018-03-26 Michael Dunn 阅读:
本设计实例探讨了分辨率更高、位数更少的三进制DAC。尽管精确的三进制DAC实现可能要比普通的二进制DAC更困难 (特别在分辨率提高时困难更大),但五个三态位 (35=243) 本质上就可与常规八个两态位 (28=256) 性能相近。与所有简单的DAC设计一样,三态 DAC电源噪声也会传递到输出端。

当EDN忠实读者和设计实例栏目的投稿人Jim Brannan提出要写一篇关于三进制DAC设计的文章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像Charlieplexing(一种采用较少管脚驱动多路复用显示的技术)一样,他的想法是利用三态输出以便从一个管脚上获取更多信息,而不仅仅是“0”和“1”。例如,对于一个三态的四位DAC,理论上能够产生81(34)种输出值,而不是通常(两态)的16(24)种。而三态的五位DAC(35=243)本质上与常规的两态八位(28=256)性能相近,尽管精确的三进制DAC实现可能要比普通的二进制DAC更困难,特别是分辨率的提高带来更大的困难。83Iednc

一如既往,我先Google是否有类似的创意想法。果然,找到了两页描述类似设计的文献。Jim也看了,他觉得没啥可补充的。所以,设计创意的文章也就搁浅了。但我觉得这个创意无论如何都值得说一下。另外,Jim的方法确有独到之处。83Iednc

在开始之前,或许该花点时间想一下你自己会如何构思一个三态DAC。在下面的想法占领你的大脑前,也许你会另辟蹊径,想出一种新方法。83Iedn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Iednc

好吧,这是我自己的实现思路:83Iednc

DI3-F1-201804

图1:采用带中间电源参考的加法放大器实现三进制 DAC。83Iednc

83Iednc

实际上,我最初的想法是将放大器的(+)输入设置为-VDD,但后来我意识到浮动输出会被拉向负电源,可能会钳位在-0.7V,且通常无法工作。VDD/2参考表示0、1、2状态,对应于0、Z、1输出值(“Z”表示高阻抗和/或输入模式)。83Iednc

另一个硬件问题是,当输入处于中间电压轨时,某些微控制器可能会吸收过多的供电电流,因此要确认这不会出问题。要禁用数字输入模式,或使用可设置为模拟输入的引脚。83Iednc

驱动三进制DAC需要一个查找表,或从二进制到三进制的转换程序。在大多数情况下,除非在一个写周期内设置好引脚模式和值,否则DAC输出将在其设置发生改变时产生毛刺现象。83Iednc

被Jim放弃的设计想法使用无源“R-2R”类型的DAC,他写了用于搜索许多阻值组合的软件。意识到无法创建一款完美的线性DAC,他的方案是使用查找表,DAC的表现有些不平衡也就只好接受了。83Iednc

在Josh Bowman的博客中,他描述了自己对三进制DAC的构想。它采用一种类R-2R结构,用较低值的电阻将电源分压以产生中间电平的“Z”值。83Iednc

DI3-F2-201804

图2: Josh Bowman的无源三进制DAC。83Iednc

83Iednc

正如你在下面看到的,设计中有冗余的值,可用来进行校准。83Iednc

DI3-F3-201804

图3:原始和校准过的积分非线性(INL)性能。83Iednc

83Iednc

在Arduino论坛上也有几个关于三进制DAC设计的讨论,感兴趣可以去看看。83Iednc

如果你对三进制DAC设计实现有自己的想法,请在写下你的经验。我们很乐意倾听你的分享。请记住,与所有这些简单的DAC设计一样,三态DAC电源噪声也会传递到输出端。83Iednc

《电子技术设计》2018年4月刊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83Iednc

2016063000012383Iednc

本文为EDN电子技术设计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Michael Dunn
Michael Dunn是EDN前主编。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汽车、医疗、工业、通信和消费电子的设计,涵盖模拟、数字、微电子和软件领域。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计算中常见的RMS和RSS,你真的了解吗? RSS与RMS看起来很相似,但概念截然不同···
  • 首款背接触微米光伏电池问世,阴影效应降低95%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制出了全球首款背接触微米光伏电池,相较于普通的光伏电池,这种背接触电池正面无栅线,正负极全部挪到了电池背面,能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更多太阳光···
  • 5G和天线模块的演变 新的5G用例和功能改变了5G天线模块的格局,使其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使用的专用、通常是定制设计和开发的便携式移动设备硬件,转变为集成到传感器平台、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工业控制设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头戴设备/系统以及汽车平台中的物联网模块···
  • 龙芯3A6000问世,国产自研CPU最新里程碑 龙芯3A6000采用的是我国自主设计的指令系统和架构,无需依赖任何国外授权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产品性能方面达到新高度,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 天玑9300被曝CPU压力测试降频,性能下降了46% 在高压力下测试2分钟左右,CPU就出现了降频现象,其中一个核心的时钟速度降至0.60GHz,其余核心的频率分别降至1.20GHz和1.50GHz···
  • 存储技术新突破,10PB单盘使用寿命超过5000年 这项技术来自于德国初创公司Cerabyte,这家公司利用一种在陶瓷镀膜玻璃的陶瓷物质层上创建微孔的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