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蓝牙低功耗5.1:到达角和离开角测试注意事项

2021-11-10 14:37:42 EveDanel,LitePoint公司 阅读:
蓝牙5.1中的AoA和AoD寻向增强功能,可以极大提高资产跟踪或寻路等各种用例的定位精度。AoA发射器和接收器功能以及AoD发射器和接收器功能的验证测试,对于确保成功至关重要。

大多数手机和无数消费电子设备中都嵌入了蓝牙,主要用它来实现音频流传输和数据传输。这种无线技术还被广泛用于接近感应,也即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测量得到距离估计。879ednc

然而,RSSI方法由于精度受到许多因素限制——例如环境障碍物所导致的信号衰减、发射器功率水平和接收器校准——因此仅能提供粗略的距离估计。此外,由于接收器无法判断传入信号的方向,因此设备的方向也是未知的,也即只能检测被跟踪设备是否位于接收器周围的一个圆形区域内。虽然RSSI方法在市场上被广泛采用,但由于技术限制,其用途主要限制于粗略检测。879ednc

蓝牙5.1带来新的定位功能

有许多用例都需要高精度来实现室内定位,例如用于资产跟踪的实时定位系统或室内定位系统(IPS),因此蓝牙技术联盟(SIG)在蓝牙5.1核心规范中引入了增强功能。879ednc

与前几代技术相比,蓝牙5.1功能极大提高了定位精度,而且具有新的寻向增强功能,可以确定到达角(AoA)或离开角(AoD)信息。根据实现方式和环境细节,蓝牙5.1定向方法可提供亚米级的精度。如此高的定位精度让无数新的用例成为可能,包括医疗或工业环境中的资产或人员跟踪、公共或私人场所的寻路、智能零售或者个人物品寻找。879ednc

现在来深入了解下寻向增强功能的工作原理。879ednc

到达角(AoA)

到达角(AoA)旨在实现资产跟踪等应用,其中,移动发射器使用单根天线发送蓝牙5.1寻向信号(1)。利用这种方法,固定接收器(配有最少包含2根天线的天线阵列)使用接收信号的角度来确定发射器的方向。角度的确定是基于接收器天线阵列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相位差。879ednc

879ednc

1到达角879ednc

离开角(AoD)

离开角(AoA)旨在实现室内导航寻路等应用,例如,购物中心当中有人想要定位某个商店。借助AoD,移动接收器使用单根天线接收蓝牙5.1寻向信号(2)。信号是由固定发射器通过至少由2根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开关进行发射。接收器则使用来自传入信号的相位差确定发射器的方向。879ednc

879ednc

2离开角879ednc

定频扩展信号(CTE)

要在蓝牙5.1中启用AoA和AoD寻向,就必须测量接收信号的信号相位。为此,蓝牙5.1包含了一个恒定音调扩展(CTE)字段,也即位于数据包末尾的一个位序列,其持续时间在16μs到160μs之间(3)。CTE只对以1Mbps强制速率或2Mbps可选速率工作的蓝牙低功耗(BLE)提供支持。CTE字段包含一系列已调制的1,必须对其使用某种恒定的波长以某种频率进行发射,以便测量所接收信号的相位。因此,信号就不受白化的影响,白化是一种对信号进行加扰以确保不会出现长串1或0的过程。879ednc

879ednc

3具有160μs CTEBLE信号879ednc

测试蓝牙5.1 CTE

蓝牙SIG更新了蓝牙PHY测试规范,以包含对这些全新寻向功能的验证。他们为AoA和AoD方法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测试、所支持的蓝牙数据速率(1Mbps和2Mbps)的各种组合,以及标准中支持的1μs及2μs开关和采样时间增加了新的测试用例。879ednc

总体而言,PHY测试中增加了23个全新测试用例,以涵盖AoA和AoD。这些测试未采用跳跃模式,而是在单个频率/信道上执行。4总结了测试用例集文档中的测试用例和相应的部分。879ednc

879ednc

4测试用例表879ednc

CTE是蓝牙的一种新概念,测试用例旨在确保它可由发射器正确生成。在接收器端,则要通过测试验证所接收CTE的IQ测量值是否可用于准确得出信号的相位。879ednc

具有寻向功能的蓝牙5.1设备,仍然只需要一个收发器,但AoA接收器和AoD发射器需要多根天线才能测量相位差。由2根或更多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由一个开关进行控制。879ednc

相位测量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线阵列的开关和采样时间以及开关和采样序列。879ednc

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让来自被测设备(DUT)的I/Q样本产生准确的相位测量结果,而测试仪则用于执行测试信号的生成和提取以及DUT I/Q样本的分析。测试仪用于验证从I/Q数据样本所得出的相对相位测量值是否在规范限制内。此外,动态范围测试则用于通过改变不同天线上发射的信号大小来验证接收器的动态范围性能。879ednc

蓝牙5.1中的AoA和AoD寻向增强功能,可以极大提高资产跟踪或寻路等各种用例的定位精度。AoA发射器和接收器功能以及AoD发射器和接收器功能的验证测试,对于确保成功至关重要。879ednc

(原文标题:Bluetooth Low Energy 5.1 - Angle of Arrival and Angle of Departure Test Considerations。责编:赵明灿。)879ednc

本文为《电子技术设计》2021年11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免费杂志订阅申请点击这里879ednc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英伟达惨遭背刺,这个SDK让AMD平台也能运行CUDA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HIP SDK,这是ROC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基于开源ROCm解决方案,HIP SDK使消费者可以在各类GPU上运行CUDA应用,为专业和消费级GPU提供CUDA支持。
  • 电池能用三十年?美国Ener Venue称推出革命性电池技术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寿命约为800次循环,磷酸铁锂约为2000次,而钛酸锂据说可以达到1万次循环,也就是说常规普通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每天完全充放电三次,最多也就能用上几年的时间。虽然相较于铅酸电池200-300次的循环寿命来说,这已经是很大幅度的提升了,但现在有一家公司宣称他们的电池可以充放电30000次,每天充放电三次,能用30年。
  • 测试中比友商温度低14度,一加天工散热系统怎么做到的? 7月27日,一加在2023年ChinaJoy上发布了全球首创的散热技术,即航天级三维立体散热系统“天工散热系统”,这是一加的又一次新的尝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后来居上,美光宣布已出样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 7月26日,美光宣布推出业界首款8层24GB HBM3 Gen2内存芯片,是HBM3的下一代产品,采用1β工艺节点,目前该款美光内存芯片正在向客户提供样品。
  • 韩国造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闹剧还是新的未来? 7月22日,韩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上传了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名为LK-99,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
  • TI无线MCU创新方案,助力用户加速拥抱物联网 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特邀请到MCU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德州仪器(TI)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论坛上,TI无线产品工程师魏天华分享了主题为“创新型无线解决方案,助力不断发展的互联世界”的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TI最新的无线MCU系列,以及对于这一市场的深刻思考。
  • 降低侵入式风险,清华开发出“入耳式”脑机接口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开发出一种名为SpiralE BCI的脑机接口,该器件采用“入耳式”设计,使用者只需要将器件插入耳道,即可读取相应脑电波信息,侵入性远远低于其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
  • TETRA标准被曝存在后门漏洞,1分钟内就能被破解 TETRA是由ETSI制定的开放性无线数字集群标准,据称该技术标准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无线电通信标准之一。而就在近日有研究人员发现该标准存在着多个安全漏洞,可以暴露通过该标准传输的敏感数据。
  • 网传iPhone 15将采用叠层电池,这是一种什么电池技术? 根据推特用户@RGcloudS的爆料,苹果的下一代手机iPhone15系列可能会采用叠层电池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长使用寿命,那这所谓的叠层电池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PilotOS正式上线 近日,据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的消息,本源司南PilotOS客户端终于正式上线。PilotOS客户端是本源量子完全自主研发的一款一站式学习与开发平台,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本地量子计算编程,不需要联网使用,实现用户对量子计算软件服务“打开即用”,助力量子计算编程“小白”顺利成为量子计算编程开发者。
  • 立足实际客户应用场景,无线MCU让世界更加智能、互联 2023年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邀请德州仪器、Microchip、意法半导体、欧米智能等知名企业和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一同探讨无线MCU的无限可能。
  • 射频电磁仿真为什么需要新方法? 本文将讨论电磁仿真和电磁仿真的进展,这些进展可能有助于加快运行速度,并且在执行更高效仿真的同时不会降低精度。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