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事人回忆道,他将iPhone 7放在车子的裤兜里面,随后去了给学生授课,当他回到车子上的时候发现裤子正在燃烧,车内烟雾弥漫,随后Mat Jones立即打开车门将正在燃烧的裤子扔出车外,防止了烧车事故的发生,但现场一片狼藉。
目前苹果公司已介入调查,不过还未给出具体起火原因,Mat Jones表示这台iPhone 7才使用一个多星期,期间一直使用原装充电器充电,有分析师认为,iPhone 7起火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地气温过高,导致手机锂电池超过安全温度而发生自燃。
iPhone 7已经上市一段时间,其发生的自燃爆炸事故也并非个案,早在上个月底,就有网友爆料国外一台黑色iPhone 7发生爆炸事故,屏幕和边框严重开裂。
另外,在国内也曾发生过一起iPhone 7爆炸事故。10月2日晚,郑州男子在使用iPhone 7拍摄视频时,设备突然炸裂,这直接导致手机的外壳出现崩裂,而飞散的碎片也割破了用户的双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iPhone 7发生一系列起火爆炸事故外,在本月9日,在美国还发生了一起iPhone 6 Plus的自燃事故,据了解,一名名叫伊芙特·埃斯特拉达的用户的iPhone 6 Plus放在桌子上突然起火导致周边家具受损,这已经是当周内的第二宗iPhone起火事件。
本网7月的一篇文章《深圳两家锂电池厂爆炸,原因是高温还是?》中提到锂电池的热活性很大,引发起爆炸的原因还是蛮多的,例如:
1.温度。影响锂电池安全性的因素有多,其中电池材料对锂电池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因为电池材料一般都具有热活性,当电池温度持续升高时,其内部就会进行许多热反应,当热量不能及时散失时,很容易引起电池安全事故,所以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对于电池安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制造工艺。电池的制造工艺也是影响电池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方面因素,分别为正负极容量配比、浆料均匀度控制、涂布质量控制,其中正负极容量配比关系到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能,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需要充分考虑电池充电时的正负极循环特性以及负极接受锂的能力。浆料均匀度直接影响电池活性物质在电极上分布的均匀性,浆料不均匀,电池充放电时会出现负极材料膨胀与收缩的现象。而涂布质量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电池内部短路,另外,涂布的厚度以及均匀性会影响活性物质的嵌入和脱出。
在使用过程中,大电流(外短路,内短路)导致的过热引起爆炸;破裂也可能使充电后不稳定的负极(沉积有锂)接触空气导致大量放热/或负极容量不足;过充/过放也会引起爆炸。
联系思考iphone 7此前出现的多名网友反映的发热问题,或许iPhone 7电池因高温自燃的可能性更大。
为了避免“自燃”,将可燃的液态电解质换成固态的形式,或许是克服该问题的一种途径。研究人员们刚刚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其打造出了一种固态锂离子电池,能够经受100℃的高温而不会起火。
即使你没有将手机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的经历,也可能回想起屏幕上的高温预警,比如“请在手机降温后再继续使用”。这是因为电池中的液体电解质能够在高温下膨胀或被点燃。不正确地充电、过热,都可能是造成这类型故障的其中一个原因。
虽然锂电池失效的概率并不高,但它在世界上的总体拥有量还是相当惊人,当然你也肯定不希望手上的iPhone或驾驶的电动汽车遇到这样的意外。
研究人员们希望锂电池变得更加安全,方法可以是内置智能芯片来监测电池健康度、或者将液体电解质换成固态的成分。
电解质充斥在电极正负极之间,而固态电池显然更能耐受高温,尽管这种概念也带来了另一种问题——如何连接固态电极和固态电解质,允许电荷流动、尽可能地减少电阻、以及充电时间。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一个声称已解决此问题的电池设计。他们将新型电池比作是一块三明治,电极是两片面包、固体电解质则是中间层的肉。
石榴石(garnet)是一种形成各种宝石的矿物,它作为水刀切割中的研磨材料、同时也是已知的锂离子中导电率最高的一种材料。
团队精心制作了这样的固体石榴石电解质,以利用它的多孔表面特性。粘性负极让它能够渗入孔中,这样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就会非常大,这意味着电池能够更快地充电。
在测试中,团队发现它能够承受100℃(212℉)的高温。合著者Jan van den Broek表示:“采用液体或凝胶电解质的电池,是无法经受这么高的使用温度的”。
在当前阶段,电池的最佳运行温度为95℃(203℉)及以上,这样的温度能够更好地促进锂离子的移动。至于应用前景,它也适合在储能电厂进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