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全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60℃仍可提供54%的室温容量

2023-02-13 14:28:00 综合报道 阅读:
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极端电池研究中心主任王春生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解液设计方法,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区从(-20℃,+50℃)扩展到(-60℃,+60℃)。

今年春运一位开电动车回家的车主上了热搜,起因是他开的特斯拉model Y,从青岛到牡丹江约2000公里的路程充了14次电。这主要是因为冬季电动车续航严重下降,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版标称的续航里程是435公里,在青岛的续航大概可以维持在350公里左右,而进入辽宁省以后,车辆的续航就掉到了240公里上下。IiXednc

导致续航骤降最大的原因就是气温,现如今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智能手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锂离子电池。当温度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溶剂分子之间偶极作用增强,使得溶剂凝固。固化后的电解质基本丧失传导锂离子的能力,限制了锂离子与电极作用。常规基于碳酸酯的商用电解液在大约 -30℃ 的低温下就会凝固,导致电池无法正常工作 。IiXednc

近日,一项针对上述缺陷的研究成果于发表,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极端电池研究中心主任王春生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解液设计方法,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区从(-20℃,+50℃)扩展到(-60℃,+60℃)。相关论文以《极端工作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设计》(Electrolyte design for Li-ion batteries under extreme operating conditions)为题发表在Nature上。IiXednc

IiXednc

当前基于碳酸酯的电解液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LIBs)大部分极端条件下的要求,因为它们的电压窗口被限制在4.3V,它们的工作温度范围很窄(-20℃到+50℃),而且易燃。之前的研究一般通过引入一系列低凝固点的共溶剂,如线性羧酸酯或醚,来降低电解液的凝固点,从而实现低温工作。然而,这些羧酸酯类和醚类的电化学稳定性较窄。IiXednc

而此项研究的核心是筛选具有较低施主数(小于10)和高介电常数(大于5)的溶剂,从而保证锂盐的解离,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锂离子脱溶剂化能。然后研究人员将一种共溶剂成分添加至电解液,由于这种共溶剂具有高还原电位,进而在正极和负极形成相似的富含氟化锂的界面层,并促进正极和负极上的相似的嵌锂/脱锂动力学。接着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筛选出能够最大程度减小整体和界面阻抗的软溶剂和共溶剂分子,从而实现快速充放电。最后,通过匹配正极和负极的热力学(容量)和动力学(阻抗),从而让NMC811||石墨电池可实现快充和宽温区充放电,而不产生锂沉积。IiXednc

IiXednc

电解质的设计方法 资料来源:NatureIiXednc

据介绍,使用此种电解质设计策略的NMC811||石墨电池,满足宽温区充放电能力(±60℃)、更高电压(≥4.5 伏)、快速充电(≤15 分钟)、不易燃烧等需求。面容量超过2.5mAh/cm2 的4.5V NMC811||石墨全电池在-50℃(-60℃)充放电时,仍能保留75%(54%)的室温容量。并且,软包电池即便在-30℃、300 次循环时,仍能实现超过83%的电池容量,其平均库伦效率在99.9%以上。IiXednc

本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徐吉健表示:“想让锂离子电池在极端条件下实现最佳性能,不仅要拓宽电池的工作温区,还应兼顾充电效率、电压窗口和安全性。因此,这次的新研究可以说是电池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下一步,课题组将进一步设计电解液,以减少电荷转移的阻力,而不损害离子传导性。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离子电导,从而改善倍率性能,实现更好的快充性能。IiXednc

论文链接:Electrolyte design for Li-ion batteries under extreme operating conditionsIiXednc

责编:Ricardo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Richtek产品的锂电池充电器方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立锜科技(Richtek)RT9490WSC芯片的锂电池充电器方案。
  • 希荻微推出新型双相40W电荷泵充电芯片 希荻微宣布推出一款用于单节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的低压快充芯片——HL7139A。
  • Qorvo PAC系列提供业界首款20单元智能电池管理单芯片 Qorvo® 今日宣布其不断壮大的电源应用控制器 (PAC) 系列推出新品 PAC22140 和 PAC25140,这是业界首个单芯片解决方案,用于支持由最多 20 个串联电池 (20s) 组成的电池组。
  • 电池管理系统创新如何提高电动汽车采用率 要在未来实现全电动化,需要进行电动动力总成系统创新,其中包括BMS、车载充电器和直流/直流转换器以及牵引逆变器。这些系统的核心是使电气化成为可能的半导体元件。
  • 如何大幅提高物联网设备的电池能效 本文探讨了如何使物联网(IoT)设备更加节能。在重点介绍毫微功耗运输模式和睡眠模式的关键作用之前,快速回顾了电池管理。 最后,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可以更好地优化电池管理的这两个方面,从而降低功耗水平和电路板空间。
  • 利用无线BMS实现智能电池生态系统解决方案 有关电池创新的新闻往往会突出新的电池封装概念和新材料,它们有朝一日可能能够比当今的锂电池技术储存更多的电量。电池的另一个部分——电池管理系统(BMS)——则往往不为人所知,但却需要跟进并以此来支持电池创新。
  • 希荻微推出高精度锂电池充电芯片——HL7040C 希荻微宣布推出具有高集成度,高精度的小尺寸(2x2mm)单节锂电池线性充电芯片—HL7040C。
  • 中科大团队提出钙钛矿电池新结构,实现一项新世界纪录 EDN小编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了解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命名为PIC(porous insulator contact,多孔绝缘接触)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基于严格的模型仿真和实验给出了PIC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概念验证,实现了p-i-n反式结构器件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并在多种基底和钙钛矿组分中展现了普遍的适用性。
  • EDLC超级电容故障,拆开看看问题出在哪 与电池和一次性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的充电速度更快,寿命也更长,例如 CR2032。但近日,EDN电子技术设计波兰姐妹网站有位作者表示,他一个1F/5.5V超级电容支持的内置RTC控制器出现故障,但他不确定问题出在哪。
  • 精密电池化成和测试:电动汽车的游戏改变者 众多科技公司面临着将电池制造设备迅速推向市场的压力。然而,由于电动汽车电池要求严苛,这些公司不能通过使用性能低下的设备来走捷径。
  • 大幅提升电动汽车超级电容器性能的新型电极材料 东国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混合复合电极材料,可显著提高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该复合电极由粉刷在氧化石墨烯(CCS@GO)上的硒化钴纳米棒-硒化铜多面体组成,具有“前所未有”的电化学性能。
  • 稳定性更强的新型无钴锂离子电池正极 为了找到摆脱对钴依赖的锂离子电池的其他解决方案,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不含钴且更加稳定的阴极材料,基于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9月21日的《自然》杂志上。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