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电源器件集成碳化硅(SiC) MOSFET技术,性能与功率密度皆提升

2022-06-20 15:12:58 Maurizio Di Paolo Emilio 阅读:
电源应用正转向更小占位面积、更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为提高功率密度,让器件能够放进更小的封装里,SiC是用来取代硅材料电源分立器件和模块的理想候选技术。

美国业者Apex Microtechnology开发出一系列集成了碳化硅(SiC) MOSFET技术的器件,号称在性能与功率密度方面都有所提升。FBzednc

电源应用正转向更小占位面积、更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为提高功率密度,让器件能够放进更小的封装里,SiC是用来取代硅材料电源分立器件和模块的理想候选技术。因为它们拥有较佳的特性,SiC MOSFET被广泛用于需要高开关频率、高电压、大电流与高效率的电源应用。FBzednc

此外SiC器件能在高于硅器件可承受的结温下运作,这得前者能实现更好的散热管理,而这也是另一个在缩小芯片尺寸时可利用的优势。FBzednc

以硅为基础的大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块,通常需要以大体积散热片为基础的冷却解决方案,这影响了整体解决方案的尺寸。另一方面,SiC能在不需要为散热管理妥协的前提下,提供以更小占位面积实现前所未见的高功率密度的机会。FBzednc

相较于硅材料,SiC具备许多优势,例如在同样温度和电流水平下,后者的导通电阻较低;低RDS(on)会带来较佳的电流对电压性能和较低的开关损耗。尽管SiC的成本高于硅材料,但是较低的热负载、更简单的散热以及更高的可靠性,弥补了此一缺点。FBzednc

以上述考虑为出发点,为一系列工业、测试与测量、医疗、航天、半导体资本设备(Semi-cap)与军事等应用提供单片式、混合及开放性架构模拟电源解决方案的供货商Apex,利用SiC的特性开发出数款新产品,包括集成了栅极驱动器的半桥式开关模块SA110,以及同样集成栅极驱动器的三相电源开关模块SA310。FBzednc

适当的设计能有效地突显SiC的所有特性;Apex在设计大功率器件时谨慎地考虑了寄生效应(会超过导通电阻),以及走线电感和电阻。图1显示Apex SA310KR组件的方块图,那是一款以SiC为基础,集成栅极驱动器的三相电源模块。FBzednc

在设计这款SiC基功率器件的过程中,Apex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MOSFET驱动器和MOSFET栅极驱动器的合封(co-packaing)。由于高开关频率——这是由SiC提供的主要功能之一,其电流摆率(di/dt)是很高的——需要在PCB布线时特别仔细,以避免可能的噪声形成,或是相邻走线间的相互干扰/串扰。FBzednc

FBzednc

图1:SA310KR的方块图。(来源:Apex Microtechnology)FBzednc

此外,在高开关频率下,集肤效应不可忽视——这会导致封装的输出/输入连接的有效横截面积缩减,以及提高电阻。而Apex利用在衬底上的一种先进厚膜技术,双重印刷走线以增加其厚度、降低阻抗,解决了那些潜在问题。FBzednc

Apex合封解决方案的另一个优势,是将栅极驱动器放在很靠近SiC MOSFET的地方,因此降低栅极的电感效应,这在较高开关频率下的效果会变得相当显著。根据Apex 的说法,通过对散热路径、封装和材料的重视,该公司已经能够实现卓越的散热管理——举例来说,SA110在-40℃到125℃的温度范围内运作时,耗散的功率为89W。FBzednc

以较小占位面积12引脚Power SIP (DP)形式供应的SA110,具备集成的栅极驱动控制、非常高(达400kHz)的开关频率,以及在A级版本中28A的连续输出电流。该器件适合诸如AC/DC和DC/DC转换器、功率因数校正(PFC)和电机驱动等应用。FBzednc

SA310采用16引脚Power DIP (KR)封装,集成了三个独立、隔离的半桥,在直接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控制器(DSC)控制下,提供最高达80A的尖峰输出电流。SA310采用热传导、电气绝缘衬底,提供了最大多功能性且易于散热,能满足诸如电机控制(BLDC)、变频驱动、DC/AC转换器、电源逆变器、测试设备和磁共振成像(MRI)主线圈电源供应器等应用需求。FBzednc

上述两款器件都具备保护功能,例如欠压锁定功能和有源米勒钳位,以降低开关噪声、提升可靠性。FBzednc

最近Apex还发表了一款采用SiC的大功率半桥模块SA111,以小巧专利PQ封装提供高水平功率密度。该模块(参考图2)采用面积仅20×20mm的SMD封装,能提供32A的连续输出电流,处理最高达650V的电源电压,并实现最高为1MHz (维持在安全运作范围)的开关频率。该表面贴装封装具备高散热效率,从顶部冷却,这让用户能优化电路板布局,将散热片直接放在器件顶部。FBzednc

FBzednc

图2:新推出的Apex SA111。 (来源:Apex Microtechnology)FBzednc

该款SiC半桥电源模块是MRI梯度线圈驱动、磁性轴承、电机驱动、测试设备、服务器风扇、PFC,以及AC/DC、DC/DC转换器等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SiC MOSFET亦能让SA111承受较高的热应力、处理高达175℃的结温。FBzednc

SA111 SiC电源模块配备了集成栅极驱动器,欠压锁定和有源米勒钳位,号称是强化了器件控制和保护的完全集成解决方案。SiC大幅改善了散热管理,因为产出的热较少,模块本身散热需求也较小,模块尺寸也能更小;采用该模块的电源供应器也能更小、发热较少且更便宜。FBzednc

拜其表面贴装封装和特别小的占位面积之赐,SA111能够让设计工程师充分利用电路板面积,允许在高功率密度需求的电路设计上采用多个器件。SA111PQ的样品现在已经能提供给符合资格的客户应用,预计在2022年夏天进行大规模量产。FBzednc

(参考原文:SiC Enables High–Power Density in a Compact Package,By Maurizio Di Paolo Emilio;本文同步刊登于《电子工程专辑》杂志20226)FBzednc

责编:Demi
本文为电子技术设计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Maurizio Di Paolo Emilio
Maurizio Di Paolo Emilio拥有物理学博士头衔,也是一名电信工程师和记者。 他曾参与引力波研究领域的各种国际项目,曾与研究机构合作设计空间应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他的几本著作曾在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过,并撰写过许多关于电子设计的科学和技术出版物。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一种用于电路板回收的新基材:遇水能溶 英国的Jiva Materials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PCB基材Soluboard,这种基材是由天然纤维包裹在一种无卤的聚合物中制成的,与行业内经常使用的FR-4基材不同,这种材料只要在9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就可以分层溶解···
  • 美国公司声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 位于美国佛罗伦萨州的Taj Quantum的公司在社交媒体宣布,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超导体专利。据称,这种独特的 II 型超导体(专利号:17249094)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包括远高于室温的温度,从约 -100° F (-73° C) 到约 302° F (150° C) - 这是一种特性这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
  • 英伟达惨遭背刺,这个SDK让AMD平台也能运行CUDA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HIP SDK,这是ROC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基于开源ROCm解决方案,HIP SDK使消费者可以在各类GPU上运行CUDA应用,为专业和消费级GPU提供CUDA支持。
  • 麻省理工发现新型量子磁铁释放电子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控制异常霍尔效应和贝里曲率来制造用于计算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的柔性量子磁体。
  • 后来居上,美光宣布已出样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 7月26日,美光宣布推出业界首款8层24GB HBM3 Gen2内存芯片,是HBM3的下一代产品,采用1β工艺节点,目前该款美光内存芯片正在向客户提供样品。
  • 韩国造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闹剧还是新的未来? 7月22日,韩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上传了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名为LK-99,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
  • 下一个医疗前沿:网联可穿戴设备 医疗和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将继续增强连接性和电池寿命,以实现对血压、体温和身体水分等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实时和非侵入性监测。
  • TI无线MCU创新方案,助力用户加速拥抱物联网 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特邀请到MCU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德州仪器(TI)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论坛上,TI无线产品工程师魏天华分享了主题为“创新型无线解决方案,助力不断发展的互联世界”的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TI最新的无线MCU系列,以及对于这一市场的深刻思考。
  • 中国成功发射首款柔性太阳翼卫星,折叠主体厚度不到5cm 7月2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灵犀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技术验证,也是中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
  • 降低侵入式风险,清华开发出“入耳式”脑机接口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开发出一种名为SpiralE BCI的脑机接口,该器件采用“入耳式”设计,使用者只需要将器件插入耳道,即可读取相应脑电波信息,侵入性远远低于其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
  • 网传iPhone 15将采用叠层电池,这是一种什么电池技术? 根据推特用户@RGcloudS的爆料,苹果的下一代手机iPhone15系列可能会采用叠层电池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长使用寿命,那这所谓的叠层电池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PilotOS正式上线 近日,据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的消息,本源司南PilotOS客户端终于正式上线。PilotOS客户端是本源量子完全自主研发的一款一站式学习与开发平台,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本地量子计算编程,不需要联网使用,实现用户对量子计算软件服务“打开即用”,助力量子计算编程“小白”顺利成为量子计算编程开发者。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