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GaN是否可靠?

2022-07-27 16:00:28 Sandeep Bahl, TI技术专家 阅读:
GaN产业已经建立一套方法来保证GaN产品的可靠性,因此问题并不在于“GaN是否可靠?”,而是“如何验证GaN的可靠性?”

氮化镓(GaN)场效应晶体管(FET)正迅速获得采用,因为它能够提高效率并缩小电源供应器尺寸。不过,在投资这个技术之前,您可能仍会问自己GaN是否可靠。但令我震惊的是,没有人问硅(Si)是否可靠。其实仍然有新的硅产品持续上市,电源设计人员也同样关注硅功率组件的可靠性。aqeednc

实际情况是,GaN产业已在可靠性方面投入大量心力和时间。aqeednc

对于硅,可靠性问题的说法不同——“这是否已经通过认证?”虽然 GaN组件通过硅认证,不过电源制造商并不相信硅的认证方法同样能确保GaN FET可靠。这确实是正确的观点,因为并非所有硅组件测试都适用于GaN,而且传统的硅认证本身不包括针对实际电源使用情况转换的压力测试。JEDEC JC-70宽能隙(WBG)电力电子转换半导体委员会已经发布GaN特定的准则,藉以解决这些缺陷。aqeednc

如何验证GaN的可靠性?

透过既有的硅方法以及解决GaN特定故障模式的可靠性程序和测试方法,有助于进行GaN FET的可靠性验证。例如动态汲极源极导通电阻(RDS(ON))的增加。图1列出制作可靠GaN产品的步骤。aqeednc

aqeednc

图1:结合既有硅标准的GaN特定可靠性准则。aqeednc

我们将测试分为组件级和电源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关的标准和准则。在组件级,根据传统的硅标准进行偏置、温度和湿度应力测试,并使用GaN特定测试方法,然后透过施加加速应力直到装置失效来确定使用寿命。在电源供应级,组件在相关应用的严格操作条件下运作。此外,也验证发生偶发事件时在极端运作条件下的耐受度。aqeednc

GaN FET在应用中的可靠性

JEDEC JEP180准则提供确保GaN产品在功率转换应用中达到可靠性的通用方法。为了满足JEP180,GaN制造商必须证明产品达到相关应力所需的切换使用寿命,并在电源供应的严格运作条件下可靠运作。前一项展示使用切换加速使用寿命测试(SALT)对装置进行压力测试,后一项使用动态高温运作使用寿命(DHTOL)测试。aqeednc

组件也受到实际情况的极端操作情况所影响,例如短路和电源线突波等事件。诸如LMG3522R030-Q1等TI GaN组件具备内建的短路保护功能。一系列应用中的突波耐受度需要同时考虑硬切换和软切换应力。GaN FET处理电源线突波的方式与硅FET不同。aqeednc

由于GaN FET具备过电压能力,因此不会进入突崩溃(avalanche breakdown),而是透过突波冲击进行切换。过电压能力也可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因为突崩溃FET无法吸收大量突崩溃能量,因此保护电路必须吸收大部份突波。突波吸收组件随着老化而劣化,硅FET会因此遭受较高程度的突崩溃,这可能会导致故障。相反地,GaN FET仍然能够持续切换。aqeednc

验证GaN产品是否可靠?

根据图1所示的方法,以TI GaN产品为例进行认证。图2汇整组件级和电源供应级模块的全部结果。aqeednc

aqeednc

图2:GaN FET的可靠性由GaN特定准则使用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验证。aqeednc

在组件级,TI GaN通过传统的硅认证,而且对于GaN特定的故障机制达到高可靠性。TI设计并验证经时击穿(TDB)、电荷撷取和热电子磨损失效机制的高可靠性,并证明动态RDS(ON)在老化时保持稳定。aqeednc

为了确定组件切换使用寿命, SALT验证运用加速硬切换应力。TI模型使用切换波形直接计算切换使用寿命,并显示该GaN FET在整个产品使用寿命期间不会因为硬切换应力而失效。aqeednc

为了验证电源级的可靠性,在严格的电源使用条件下对64个GaN组件进行DHTOL测试。装置展现稳定的效率,没有硬故障,显示所有电源操作模式的可靠操作:硬切换和软切换、第三象限操作、硬换向(反向复原)、具有高转换率的米勒击穿,以及与驱动器和其他系统组件之间的可靠互动。aqeednc

此外,透过在硬切换和软切换操作下对电源中运作的组件施加突波冲击来验证突波耐受度,最终显示这些GaN FET可以透过高达720V的总线电压突波进行有效切换,因而提供显著的容限。aqeednc

结论

GaN产业已经建立一套方法来保证GaN产品的可靠性,因此问题并不在于“GaN是否可靠?”,而是“如何验证GaN的可靠性?”透过组件级和电源级进行验证,当这些装置通过硅认证标准和GaN产业准则,尤其是通过JEP180,才足以证明GaN产品在电源供使用方面极其可靠。aqeednc

责编:Demi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一种用于电路板回收的新基材:遇水能溶 英国的Jiva Materials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PCB基材Soluboard,这种基材是由天然纤维包裹在一种无卤的聚合物中制成的,与行业内经常使用的FR-4基材不同,这种材料只要在9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就可以分层溶解···
  • 美国公司声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 位于美国佛罗伦萨州的Taj Quantum的公司在社交媒体宣布,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超导体专利。据称,这种独特的 II 型超导体(专利号:17249094)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包括远高于室温的温度,从约 -100° F (-73° C) 到约 302° F (150° C) - 这是一种特性这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
  • 英伟达惨遭背刺,这个SDK让AMD平台也能运行CUDA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HIP SDK,这是ROC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基于开源ROCm解决方案,HIP SDK使消费者可以在各类GPU上运行CUDA应用,为专业和消费级GPU提供CUDA支持。
  • 麻省理工发现新型量子磁铁释放电子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控制异常霍尔效应和贝里曲率来制造用于计算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的柔性量子磁体。
  • 后来居上,美光宣布已出样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 7月26日,美光宣布推出业界首款8层24GB HBM3 Gen2内存芯片,是HBM3的下一代产品,采用1β工艺节点,目前该款美光内存芯片正在向客户提供样品。
  • 韩国造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闹剧还是新的未来? 7月22日,韩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上传了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名为LK-99,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
  • 下一个医疗前沿:网联可穿戴设备 医疗和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将继续增强连接性和电池寿命,以实现对血压、体温和身体水分等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实时和非侵入性监测。
  • TI无线MCU创新方案,助力用户加速拥抱物联网 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特邀请到MCU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德州仪器(TI)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论坛上,TI无线产品工程师魏天华分享了主题为“创新型无线解决方案,助力不断发展的互联世界”的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TI最新的无线MCU系列,以及对于这一市场的深刻思考。
  • 中国成功发射首款柔性太阳翼卫星,折叠主体厚度不到5cm 7月2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灵犀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技术验证,也是中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
  • 降低侵入式风险,清华开发出“入耳式”脑机接口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开发出一种名为SpiralE BCI的脑机接口,该器件采用“入耳式”设计,使用者只需要将器件插入耳道,即可读取相应脑电波信息,侵入性远远低于其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
  • 网传iPhone 15将采用叠层电池,这是一种什么电池技术? 根据推特用户@RGcloudS的爆料,苹果的下一代手机iPhone15系列可能会采用叠层电池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长使用寿命,那这所谓的叠层电池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PilotOS正式上线 近日,据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的消息,本源司南PilotOS客户端终于正式上线。PilotOS客户端是本源量子完全自主研发的一款一站式学习与开发平台,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本地量子计算编程,不需要联网使用,实现用户对量子计算软件服务“打开即用”,助力量子计算编程“小白”顺利成为量子计算编程开发者。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