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史上最“没用”的植入芯片

2019-07-30 08:58:30 光谱 阅读:
视觉可辨识,一刷就通过的工牌,可以说是最简单有效的身份认证方式。但麻烦的是,万一换了裤子,工牌落在家里还是比较麻烦,要么回家取,要么干脆就 work from home 了……有没有比工牌更好的认证方式?

在硅谷呆了几年,如果有人问我什么东西最为俗套,我不会说是工程师的仔裤格子衫,也不是满大街的 Model 3,而是挂在每一位科技公司员工身上的工牌/门禁卡…pSuednc

视觉可辨识,一刷就通过的工牌,可以说是最简单有效的身份认证方式。但麻烦的是,万一换了裤子,工牌落在家里还是比较麻烦,要么回家取,要么干脆就 work from home 了……pSuednc

有没有比工牌更好的认证方式?pSuednc

和朋友聊起这件事,她发给我一个链接,号称是可以植入人体的 NFC 芯片。我也有点惊讶:这种只会出现在邦德电影里的东西,居然真的存在?pSuednc

这枚芯片叫做 Vivokey Spark:pSuednc

008ednc20190730pSuednc

看了一下芯片的官网,发现这公司未免也太敢想了。pSuednc

就这么一枚长约 1 厘米,直径 2.1 毫米的芯片,居然可以作为登陆认证设备、取代钥匙、变成工牌/门禁卡/公交卡,还能存储数字钱包私钥。pSuednc

因为它足够小,可以植入到身体里。推荐植入的位置是手的虎口——也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筋膜组织 (fascia tissue) 里。产品自带针管和消毒、包扎用品,任何医疗工作者和具有穿刺资质的专业人士(比如打耳洞的人和纹身师)都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操作。pSuednc

009ednc20190730pSuednc

完成植入和配置之后,挥挥手就可以开门、乘公交、登陆网站,甚至验证比特币交易了!pSuednc

可是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不就是把射频卡/标签 (RFID tag) 缩小了吗?能有宣称的这么厉害吗?pSuednc

以及在效率人士的圈子里,射频标签也不新鲜了。几年前我曾经写了一堆射频标签,贴在家和办公室里,比如到了单位扫一下,手机打开静音;回家扫一下,自动连接音箱开始放音乐等等。pSuednc

010ednc20190730pSuednc

关于这个芯片我不懂的是,既然卡和标签都已经很方便了,为什么还要选择更复杂、更高风险的方式,把一个陌生的东西植入到自己的身体里呢?pSuednc

带着一脑袋问题,我联系了 Vivokey Spark 的开发者 Amal Graafstra。pSuednc

结果,我不但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发现,原来 Vivokey Spark,以及人体芯片植入这项技术本身,其意义远比我所想象的要深远得多。pSuednc

Amal 在西雅图工作,之前曾从事 IT 咨询工作,一直对人体植入芯片很感兴趣,还运营着一个专门销售用于「人体增强」的 NFC/RFID 设备的网站,名叫 Dangerous Things。pSuednc

目前,Amal 的两只手里各植入了一枚芯片,但这些并不是他身上全部的芯片……pSuednc

011ednc20190730pSuednc

Spark 确实是普通射频卡/标签的缩小版。它的内部具有和射频卡一样的芯片和线圈(ISO15693  NFC Type 5 芯片,13.56MHz)。pSuednc

因此,Spark 理论上可以替代基于射频实现功能的 NFC 卡。使用配套的 Android 应用(因为操作系统限制,iOS 可以读取无法写入),用户可以在 Spark 上写入不同的功能,pSuednc

比如在门禁卡的使用场景里,卡片的 ID 是公开的,不需要安全验证即可读取,也很容易复制,然后写入到 Spark 里。这样,Spark 的第一个功能就有了。pSuednc

Amal 自己的第一个 NFC 芯片是在 2005 年植入手上的。他已经十几年如一日用这个芯片来打开家和办公室门,就连车都已经改装成可以「一挥手」解锁。pSuednc

多年之后 Amal 发觉,用植入芯片来代替钥匙和实体门卡的最大作用,其实并不在于节省了多少时间,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心理压力。pSuednc

「仔细想,我们在每天中有很多时间需要思考 ‘我到底带没带钥匙’ 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持续存在的心理负担。」他说,现在自己已经完全没有这样的负担了。pSuednc

但是 Amal 不能代表所有人。当他和别人推销 NFC 芯片植入这项技术时,最常听到的问题就是:既然 NFC 这么不安全,为什么你要用它来取代我们的钥匙、卡片和密码,甚至保存数字钱包的密钥?pSuednc

如果你对 NFC 技术稍有了解的话,可能知道常见的射频卡大部分都是 Java 卡。通俗来讲,就是卡里除了 NFC 线圈之外,还有一个嵌入式 Java 虚拟机,可以运行多个「小程序」(applet),也可以有加密能力。pSuednc

012ednc20190730pSuednc

比如支持闪付的银联卡,需要双向刷卡机和卡片内加密器生成的随机数,才能实现安全支付。同理,这个加密器也可以用于生成其它密钥。pSuednc

Amal 透露,Vivokey 的产品采用了 NFC 开发方面世界知名的瑞典公司 Fidesmo 提供的技术,已经支持许多主流的加密功能,比如两步验证器 (2FA authenticator) 等。pSuednc

你还可以把数字货币钱包程序写到 Spark 里。用它作为数字货币钱包的安全性,比私钥存在电脑、离线硬盘里甚至写在纸条上要好得多——毕竟,Spark 本身无供电不联网,而且你走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完全不用担心。pSuednc

然而大家都清楚,世界上不存在极致安全这回事。最终还是要问这个问题:如果有人把你的手砍下来怎么办?pSuednc

Amal 解释称,在盗窃抢劫行为中,犯罪者往往竭尽全力不和受害者发生任何互动。比方说,你的车总是在你不在的时候被破窗。到头来,这还是一个风险收益比的问题。「如果你是美国总统,能控核武器,那还挺值的……但是那时的你难道没有保镖么?」pSuednc

013ednc20190730pSuednc

BuzzFeed 记者植入了提供的芯片,用手完成支付引发轰动 截图自 CNBCpSuednc

当然,考虑到数字货币玩家在大众之中并不占多数,敢把钱包放进自己身体里人恐怕更是少之甚少。Spark 想要证明自己在金融支付上的能力,恐怕还要另谋出路。pSuednc

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移动支付软件 Venmo。在美国,BuzzFeed 的一个记者植入了 xNT(Spark 的前身),在上面写入了自己的 Venmo 账户链接,当餐馆老板用手机扫描芯片时,扫出了这个链接,从而完成了收款。pSuednc

前面提到的 Fidesmo 其实也有面向万事达卡的支付 API,用户可以把卡片添加到任何支持 Fidesmo API 的芯片中,从而完成 NFC 支付。pSuednc

很快,Vivokey 还将推出自己的 PGP、WebAuthn 互联网验证、U2F 硬件安全钥匙等更多在日常环境下完成登陆的功能。pSuednc

014ednc20190730pSuednc

像 Amal 这样的人,称呼自己为「生物黑客」(biohacker)。简单来说,这群人用黑客的心态去完成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生物工程。在 Reddit 上,属于这群人的 subreddit 有着超过一万名成员。pSuednc

有的生物黑客,会按照权威机构的标准在自己家里做一些高复杂度的实验;有时也不需要那么复杂,追踪自己的生理指标以改善健康,也算是一种生物黑客;而 Amal 则属于这群人里的一个亚种:Grinders。pSuednc

对于 Grinders,只要有一个科技产品,能够使用某种方式安装或者嵌入到自己身体里,哪怕能够带来一丁点能力提升,他们就会十分踊跃地尝试。由于经费等原因,这样的产品通常没有(也不大可能)通过医疗安全认证……pSuednc

但是这并不会打消 Amal 对于植入芯片的积极性。事实上,这种技术已经存在多年了,安全性久经考验:在欧美国家以及中国的少数城市,宠物植入芯片已经推广开来。它们身上的芯片具有保存身份、主人资料以及用药记录的功能。Amal 指出,如果宠物能用,人用也没问题。pSuednc

015ednc20190730pSuednc

植入芯片会导致生理排异、感染吗?芯片在体内移动,会导致损伤吗?pSuednc

当被植入后,人体确实会对芯片作出反应,但副作用和程度远没有那么夸张:人体会在这个小玻璃管的周围分泌胶原蛋白,并且和周围的肌肉组织紧密结合。这样,不但芯片受到了保护,它本身也不会对人体造成物理伤害。pSuednc

Amal 发现,人们对于植入芯片的恐惧,总是在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之后烟消云散。pSuednc

前面提到,芯片本身是无供电不联网的。这是因为它完全依靠电磁效应,也即读卡设备发出的电磁场产生电能,驱动芯片工作。而在静置不使用的时候,芯片不发出任何形式的辐射,因此没有能力对健康带来可观的影响。pSuednc

直截了当地讲:你随身带着许多卡片,甚至把工牌挂在腰部(生殖器官附近),如果这样你都不担心的话,就更没有必要担心植入芯片了。pSuednc

016ednc20190730pSuednc

从不可复制性的角度来看,Spark 这类的植入芯片,可能是比人脸、指纹更靠谱的生物身份验证方式。pSuednc

「在这个年代,谁掌握你的钥匙,谁就掌握了你的身份,谁就成了 ‘你’。这里的钥匙,既包括实体的钥匙,也包括你的银行卡、密码,你的指纹和脸,」Amal 说。pSuednc

承认吧,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处在一种身份危机的状态中。我们总担心钥匙和银行卡会丢,密码会被 Equifax 和其它不长眼的公司泄漏。人脸和指纹就一定安全吗?不一定,过去已经有许多研究者验证过人脸识别(甚至包括 FaceID)都有被仿制品蒙骗的可能。pSuednc

你甚至不需要去酒吧喝酒就能留下指纹证据:去年英国出过一个著名的案子,一名毒贩拍了一张手拿毒品的照片证明自己有货,结果警察获得照片,并从上面提取出了指纹,从而顺利抓到了毒贩。pSuednc

017ednc20190730pSuednc

而植入芯片呢?它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开启了一种新的体验:只有当身份的主体确实身在现场,并且主动进行一个验证的动作,才予以通过——这才是最终极的身份验证方式。pSuednc

「一切的答案都是生物加密。加密器放在你的手心里,完全不需要呵护,也不需要操心。这就好比是你的肾脏,它在做很重要的事情,但平时你完全不担心它们的状态怎么样。这就是我们对于植入芯片产品的定位。」Amal 说。pSuednc

本来接触这个项目时,我还抱着一点嫌弃的想法。没想到一番了解之后,我发现自己居然被这个产品说服了,竟然有点想尝试。pSuednc

Spark 保守估计能工作至少 50 年,外壳采用德国肖特生产的 8625 生物活性玻璃,对于极冷热、高压、真空和物理打击的耐受较好;它的抗磁场干扰能力也不错,一般核磁共振是 1.5 或者 3 个 T,而 Spark 在实验中能扛住最高 7 个 T 的强度。pSuednc

因为 Spark 按照相关射频标准生产, 任何 ISO15693 认证的射频读取设备都可以读取芯片的公共 ID,以及和芯片内的加密功能发生交互。pSuednc

这个小芯片目前在 Dangerous Things 等网站上有售,价格 109 美元。pSuednc

一百块钱变身赛博格 (cyborg),不知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pSuednc

018ednc20190730pSuednc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星人(ID:guixingren123),作者光谱pSuednc

  • 这样粗一个玩意值入身体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用水泥和炭黑制造储能超级电容器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人类最普遍的两种历史材料,水泥和炭黑(类似于非常细的木炭),可能会成为新型低成本储能系统的基础。该技术可以在可再生能源供应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使能源网络保持稳定,从而促进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 一种用于电路板回收的新基材:遇水能溶 英国的Jiva Materials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PCB基材Soluboard,这种基材是由天然纤维包裹在一种无卤的聚合物中制成的,与行业内经常使用的FR-4基材不同,这种材料只要在9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就可以分层溶解···
  • 美国公司声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 位于美国佛罗伦萨州的Taj Quantum的公司在社交媒体宣布,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超导体专利。据称,这种独特的 II 型超导体(专利号:17249094)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包括远高于室温的温度,从约 -100° F (-73° C) 到约 302° F (150° C) - 这是一种特性这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
  • 机器人版的ChatGPT,谷歌新模型泛化能力大幅提高 7月28日,Google DeepMind宣布以训练AI聊天机器人的方式训练了一款全新的机器人模型Robotic Transformer 2(RT-2),这是一种新颖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可以从网络和机器人数据中学习,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机器人控制的通用指令。
  • 俄罗斯“贝加尔湖”基准测试对比英特尔和华为芯片,惨败 俄罗斯服务器处理器 Baikal-S 的开发人员将其性能与美国和中国的同类芯片进行了比较。涉及六个流行指标。
  • 英伟达惨遭背刺,这个SDK让AMD平台也能运行CUDA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HIP SDK,这是ROC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基于开源ROCm解决方案,HIP SDK使消费者可以在各类GPU上运行CUDA应用,为专业和消费级GPU提供CUDA支持。
  • 麻省理工发现新型量子磁铁释放电子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控制异常霍尔效应和贝里曲率来制造用于计算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的柔性量子磁体。
  • 电池能用三十年?美国Ener Venue称推出革命性电池技术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寿命约为800次循环,磷酸铁锂约为2000次,而钛酸锂据说可以达到1万次循环,也就是说常规普通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每天完全充放电三次,最多也就能用上几年的时间。虽然相较于铅酸电池200-300次的循环寿命来说,这已经是很大幅度的提升了,但现在有一家公司宣称他们的电池可以充放电30000次,每天充放电三次,能用30年。
  • 测试中比友商温度低14度,一加天工散热系统怎么做到的? 7月27日,一加在2023年ChinaJoy上发布了全球首创的散热技术,即航天级三维立体散热系统“天工散热系统”,这是一加的又一次新的尝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万物电气化:探索绿色未来之路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美国年度脱碳展望(ADP)2022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发现。本报告着眼于实现净零经济的各种情景。我们在本文中重点关注的方法称为“中心情景”,它遵循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
  • 后来居上,美光宣布已出样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 7月26日,美光宣布推出业界首款8层24GB HBM3 Gen2内存芯片,是HBM3的下一代产品,采用1β工艺节点,目前该款美光内存芯片正在向客户提供样品。
  • 韩国造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闹剧还是新的未来? 7月22日,韩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上传了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名为LK-99,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