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SpaceX的“星舰”发射成功后爆炸,四分钟时间收集了哪些有用数据?

2023-04-21 13:56:11 综合报道 阅读: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舰”超重型火箭昨晚在发射四分钟后发生爆炸。SpaceX后来表示,爆炸是人为触发的,工作人员向火箭和助推器发送了终止飞行的命令……

据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舰”超重型火箭昨晚在发射四分钟后发生爆炸。发射失败后,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下一次发射可能要等几个月之后。FPRednc

FPRednc

史上最大及最强力的火箭系统

SpaceX星舰是人类史上制造最大及最强力的火箭系统,总长度约为120米,由两部份组成,分别是超级重型火箭推进器、以及宇宙飞船船舱。它能载人与载具,能重复使用。FPRednc

SpaceX 17日首次试发射星舰,但发射前40秒因技术问题而紧急停止。SpaceX称是下级超级重型火箭助推器出现加压问题,最少需48小时来做准备,才可进行第二次试射。FPRednc

从技术上讲,Starship 是飞船的名称,它位于火箭的顶部。FPRednc

火箭的底部是一个助推器,称为 “超重型”,具有真正的冲击力。FPRednc

完整的星舰是一个长度120米,直径9米,起飞重量约5000吨的超级火箭,它的起飞推力可达7590吨。FPRednc

FPRednc

它外壳使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304不锈钢。FPRednc

星舰运载能力可达100吨以上,又能通过完全重复使用显著降低发射成本。马斯克说将来星舰的超重助推器要复用1000次,星舰上面级也有100次,一艘星舰单日最多可以进行三次发射,发射成本可以降低到200万甚至100万美元。FPRednc

FPRednc

星舰大运力、低价格和高性能的背后,是极大的技术跨度和风险,尤其是第一级,Super Heavy是星舰发射系统的第一级或助推器。Super Heavy由33台使用过冷液态甲烷 (CH 4 ) 和液态氧 (LOX) 的猛禽发动机提供动力,可完全重复使用,并将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并返回发射场。FPRednc

FPRednc

Raptor 发动机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甲烷-氧气分级燃烧发动机,为 Starship 系统提供动力,其推力是 Falcon 9 Merlin 发动机的两倍。Starship 将由六个引擎、三个 Raptor 引擎和三个 Raptor Vacuum (RVac) 引擎提供动力,这些引擎专为在太空真空中使用而设计。Super Heavy 将由 33 台 Raptor 发动机提供动力,其中 13 台位于中央,其余 20 台位于助推器后端的周边。FPRednc

SpaceX官网显示,作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发射系统,星舰将能够搭载100人进行长时间的星际飞行。FPRednc

人为触发的爆炸

EDN引援外媒报道,星舰的第一级助推器Super Heavy,在发射过程中并没有全部点火。其 33 架猛禽中的三架显然在升空时没有亮起,另外两架在短暂的飞行中熄火了。FPRednc

尽管如此,28架猛禽的力量还是让 Starship 升上了天空。飞行约 33 秒后,这些引擎发出短暂而明亮的闪光,但尚不清楚这是否表明有任何异常情况。Starship 不断攀升,并以大约 T+80 秒的时间一次性通过了 Max-Q 挑战。 FPRednc

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应该在升空后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内背靠背发生:超重型发动机关闭,随后是级分离和上级车辆的六个猛禽发动机的照明。FPRednc

但事与愿违。“星舰”开始疯狂旋转,在天空中不停地翻滚。而且 Super Heavy 的引擎似乎在超过目标截止点很长时间后一直在点火,该截止点是在升空后 2 分 49 秒。FPRednc

星舰在发射后 3 分 59 秒爆炸之前又继续翻滚了一分钟左右,这可能是因为 SpaceX 在此时激活了飞船的飞行终止系统。 FPRednc

SpaceX后来表示,爆炸是人为触发的,工作人员向火箭和助推器发送了终止飞行的命令。FPRednc

然而,SpaceX 也并没有指望一切顺利,毕竟新火箭经常在第一次试飞时失败,更何况Starship 比大多数火箭更大型、更复杂。FPRednc

SpaceX强调,今天的重点是收集数据并对最终发生的任何事情做出适当的反应。“现在这是一项开发测试。这是 Starship 的首次试飞。目标是收集数据,正如我们所说,清理发射台并准备再次出发,”SpaceX 首席集成工程师 John Insprucker 在公司的现场直播。“所以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正如我们所承诺的,兴奋是有保证的。星际飞船给了我们一个相当壮观的结局,这是迄今为止真正令人难以置信的测试。” FPRednc

“星舰”爆炸后,马斯克也在Twitter上说:“祝贺SpaceX团队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测试发射。他们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助于几个月后的下一次发射。” FPRednc

首次发射成本约30亿美元,开发成本难以估算

马斯克曾向媒体透露,星舰的首次发射成本约30亿美元,但在被问及研发成本时,马斯克没有直接回答。马斯克当时说:“价格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你有一家肥皂厂,第一块肥皂花了多少钱?假如是1000万美元,但这并不是一块肥皂的实际成本。因为重要的是,它在批量生产时的成本是多少。”马斯克还说,他的目标是将每次飞行的成本降低到200万美元。FPRednc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在2018年曾预计,总开发成本不会超过100亿美元,但至今SpaceX并没有公开发布任何相关的财务信息。据外媒猜测,开发“星舰”耗资约50亿美元,并且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是来自公司内部。FPRednc

此外,美国政府为确保SpaceX的成功投入了大量资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承诺资助至少29亿美元,帮助SpaceX开发“星舰”,以将NASA宇航员送上月球。FPRednc

责编:Demi
  • 鉴于企业发布的成本一般会夸大一些,10%-30%不等,所以现在首次成本肯定不到30亿。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用水泥和炭黑制造储能超级电容器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人类最普遍的两种历史材料,水泥和炭黑(类似于非常细的木炭),可能会成为新型低成本储能系统的基础。该技术可以在可再生能源供应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使能源网络保持稳定,从而促进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 美国公司声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 位于美国佛罗伦萨州的Taj Quantum的公司在社交媒体宣布,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超导体专利。据称,这种独特的 II 型超导体(专利号:17249094)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包括远高于室温的温度,从约 -100° F (-73° C) 到约 302° F (150° C) - 这是一种特性这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
  • 机器人版的ChatGPT,谷歌新模型泛化能力大幅提高 7月28日,Google DeepMind宣布以训练AI聊天机器人的方式训练了一款全新的机器人模型Robotic Transformer 2(RT-2),这是一种新颖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可以从网络和机器人数据中学习,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机器人控制的通用指令。
  • 俄罗斯“贝加尔湖”基准测试对比英特尔和华为芯片,惨败 俄罗斯服务器处理器 Baikal-S 的开发人员将其性能与美国和中国的同类芯片进行了比较。涉及六个流行指标。
  • 英伟达惨遭背刺,这个SDK让AMD平台也能运行CUDA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HIP SDK,这是ROC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基于开源ROCm解决方案,HIP SDK使消费者可以在各类GPU上运行CUDA应用,为专业和消费级GPU提供CUDA支持。
  • 麻省理工发现新型量子磁铁释放电子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控制异常霍尔效应和贝里曲率来制造用于计算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的柔性量子磁体。
  • 万物电气化:探索绿色未来之路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美国年度脱碳展望(ADP)2022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发现。本报告着眼于实现净零经济的各种情景。我们在本文中重点关注的方法称为“中心情景”,它遵循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
  • 后来居上,美光宣布已出样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 7月26日,美光宣布推出业界首款8层24GB HBM3 Gen2内存芯片,是HBM3的下一代产品,采用1β工艺节点,目前该款美光内存芯片正在向客户提供样品。
  • 下一个医疗前沿:网联可穿戴设备 医疗和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将继续增强连接性和电池寿命,以实现对血压、体温和身体水分等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实时和非侵入性监测。
  • 瑞能半导体全球首座模块工厂在上海湾区高新区正式投入 瑞能微恩半导体暨瑞能金山模块厂开业典礼在上海湾区高新区隆重举行,标志着瑞能全球首座模块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将主要生产应用于消费、通讯、新能源以及汽车相关的各类型功率模块产品,串联客户和生态圈,积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TI无线MCU创新方案,助力用户加速拥抱物联网 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特邀请到MCU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德州仪器(TI)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论坛上,TI无线产品工程师魏天华分享了主题为“创新型无线解决方案,助力不断发展的互联世界”的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TI最新的无线MCU系列,以及对于这一市场的深刻思考。
  • 降低侵入式风险,清华开发出“入耳式”脑机接口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开发出一种名为SpiralE BCI的脑机接口,该器件采用“入耳式”设计,使用者只需要将器件插入耳道,即可读取相应脑电波信息,侵入性远远低于其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