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拆解一个波兰制造的欠压继电器:如何以简单的电磁/机械方式实现欠压保护?

2023-06-14 14:45:15 p.kaczmarek2 阅读:
是否曾想过,在不使用半导体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简单的欠压保护?而且可以选择从112V到 220V的电压范围内?里面没有微控制器,没有晶体管,波兰制造的这款REp-80欠压继电器以一种非常简单的电磁/机械方式实现了112V到 220V的欠压保护。今天我们来看看REp-80欠压继电器的内部。

你是否曾想过,在不使用半导体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简单的欠压保护?而且可以选择从112V到 220V的电压范围内?ZKoednc

里面没有微控制器,没有晶体管,波兰制造的这款REp-80欠压继电器以一种非常简单的电磁/机械方式实现了112V到 220V的欠压保护。今天我们来看看REp-80欠压继电器的内部。ZKoednc

ZKoednc

ZKoednc

ZKoednc

ZKoednc

首先,外观方面,整个有防尘防潮保护,但密封状况还有待改善。这也难怪,毕竟这个装置已属于废弃品,零部件肯定会有一些老化。ZKoednc

在背面,有一些螺丝端子,我们把电源和我们想切换的东西连接在上面。还值得注意的是,电压设置旋钮在外壳后面。ZKoednc

ZKoednc

拧开螺丝就可以打开了。ZKoednc

ZKoednc

ZKoednc

在前面板上,除了开/关电压调节外,还有关于设备型号、结构的信息,例如,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两个触点(一个用于1E至1G,另一个用于2F至2H--在背面可以看到标记),根据至少所需电压是否存在,交替打开/关闭。还有一个指示灯,我最初以为是一个电压存在指示灯,但我的同事告诉我,这是一个显示出现了电源故障的指示灯(这个指示灯不会自动复位,你必须手动复位)。ZKoednc

我们看看内部:ZKoednc

ZKoednc

整个过程是通过一个大线圈实现的,它在这里简单地构成了一个电磁铁,就像在一个普通的继电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触点,包括常开的一对和常闭的一对:ZKoednc

ZKoednc

ZKoednc

ZKoednc

电磁铁旋转从而打开或关闭触点,下面是两种状态下触点的照片:ZKoednc

现在的问题是,阈值电压的设置是如何工作的:ZKoednc

ZKoednc

ZKoednc

电压旋钮连接到一个扭力弹簧,我们可以拧紧或松开它,这样 "传感器 "电磁铁就必须做更多或更少的工作来打开/关闭触点。这意味着它需要更多的电压。一个纯粹的机械解决方案 - 我不知道它有多精确。ZKoednc

我们可以在这里结束,但为了好玩,我们将把整个欠压继电器拆除到底。限制轴运动的元件:ZKoednc

ZKoednc

ZKoednc

移除接触点:ZKoednc

ZKoednc

ZKoednc

ZKoednc

ZKoednc

我们把前面的东西拆下来:ZKoednc

ZKoednc

ZKoednc

前面提到的弹簧:ZKoednc

ZKoednc

ZKoednc

零件:ZKoednc

ZKoednc

拆卸轴心:ZKoednc

ZKoednc

ZKoednc

ZKoednc

ZKoednc

ZKoednc

然后让我们把线圈取出来:ZKoednc

ZKoednc

ZKoednc

线圈给出的信息是什么线和多少个绕组被缠绕。顺便说一下,我现在不确定为什么这里有两个绕组?连接图中也有这个,但是有什么用呢?也许有些读者知道?ZKoednc

总结

都说简单就是美,所以我希望至少有几个人和我一样喜欢这个欠电压继电器的内部。ZKoednc

在我的教育道路上,我自己还没有遇到过这种类型的机电解决方案,所以把它与我从微控制器中了解到的东西进行比较至少对我来说很有趣。ZKoednc

我想知道他们的可靠性和材料损耗是怎样的,比如说这个弹簧是一个薄弱点吗?尽管它工作不多。ZKoednc

(原文刊登于EDN姊妹网站elektroda.pl,参考链接:Zabezpieczenie podnapięciowe REp-80 Made In Poland, przekaźnik podnapięciowy ,由Demi Xia编译。)ZKoednc

责编:Demi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一种用于电路板回收的新基材:遇水能溶 英国的Jiva Materials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PCB基材Soluboard,这种基材是由天然纤维包裹在一种无卤的聚合物中制成的,与行业内经常使用的FR-4基材不同,这种材料只要在9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就可以分层溶解···
  • 美国公司声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 位于美国佛罗伦萨州的Taj Quantum的公司在社交媒体宣布,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超导体专利。据称,这种独特的 II 型超导体(专利号:17249094)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包括远高于室温的温度,从约 -100° F (-73° C) 到约 302° F (150° C) - 这是一种特性这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
  • 英伟达惨遭背刺,这个SDK让AMD平台也能运行CUDA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HIP SDK,这是ROC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基于开源ROCm解决方案,HIP SDK使消费者可以在各类GPU上运行CUDA应用,为专业和消费级GPU提供CUDA支持。
  • 麻省理工发现新型量子磁铁释放电子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控制异常霍尔效应和贝里曲率来制造用于计算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的柔性量子磁体。
  • 后来居上,美光宣布已出样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 7月26日,美光宣布推出业界首款8层24GB HBM3 Gen2内存芯片,是HBM3的下一代产品,采用1β工艺节点,目前该款美光内存芯片正在向客户提供样品。
  • 韩国造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闹剧还是新的未来? 7月22日,韩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上传了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名为LK-99,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
  • 下一个医疗前沿:网联可穿戴设备 医疗和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将继续增强连接性和电池寿命,以实现对血压、体温和身体水分等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实时和非侵入性监测。
  • TI无线MCU创新方案,助力用户加速拥抱物联网 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特邀请到MCU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德州仪器(TI)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论坛上,TI无线产品工程师魏天华分享了主题为“创新型无线解决方案,助力不断发展的互联世界”的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TI最新的无线MCU系列,以及对于这一市场的深刻思考。
  • 中国成功发射首款柔性太阳翼卫星,折叠主体厚度不到5cm 7月2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灵犀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技术验证,也是中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
  • 降低侵入式风险,清华开发出“入耳式”脑机接口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开发出一种名为SpiralE BCI的脑机接口,该器件采用“入耳式”设计,使用者只需要将器件插入耳道,即可读取相应脑电波信息,侵入性远远低于其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
  • 网传iPhone 15将采用叠层电池,这是一种什么电池技术? 根据推特用户@RGcloudS的爆料,苹果的下一代手机iPhone15系列可能会采用叠层电池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长使用寿命,那这所谓的叠层电池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PilotOS正式上线 近日,据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的消息,本源司南PilotOS客户端终于正式上线。PilotOS客户端是本源量子完全自主研发的一款一站式学习与开发平台,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本地量子计算编程,不需要联网使用,实现用户对量子计算软件服务“打开即用”,助力量子计算编程“小白”顺利成为量子计算编程开发者。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