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这个简单的电路为什么会烧继电器线圈?

2021-05-26 15:17:54 阅读:
前几天,芯片谈论群中有位做机器人产品的朋友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机器人身上的设备,交给客户之前测试过,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拿到客户现场后,继电器线圈烧了。于是在群里请教各位群友,这个简单的电路为什么会烧继电器线圈。

前几天,芯片谈论群中有位做机器人产品的朋友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DwJednc

 DwJednc

DwJednc

该网友表示,这是个机器人身上的设备,交给客户之前测试过,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功能也都正常。但是拿到客户现场后,一使用就动不了了,拆来下测试之后,发现并不是触电烧了,而是继电器线圈烧了。DwJednc

于是在群里请教各位群友,这个简单的电路为什么会烧继电器线圈。DwJednc

DwJednc

这位群友的继电器部分的原理图,咋一看没什么问题,24V的继电器,负载也是24V的,续流二极管也有,先不说其它,大家有没有发现几个不是非常合理的地方?DwJednc

这个电路用是可以用的,但是按照常规套路,改进两点,可以提升稳定性:DwJednc

一是三极管的BE之间没有加一个电阻,加了电阻之后,在上电时三极管有一个确定的状态,保证不会误动作,还有就说这个电阻可以分流抗干扰,防止受勿扰导通,稳定性会更好;DwJednc

二是续流二极管使用了1N4007,1N4007是整流二极管,主要应用于交流转直流中,而1N4148是非常通用的一种高频开关二极管,具有使电流高速导通与截止的能力以及其恢复特性软、过载能力强等优点。它不是普通的整流二极管。DwJednc

能用,不代表稳定可靠,所以本处还是建议采用1N4148。DwJednc

改进之后,问题还是没解决(上述两点改进肯定是优化的)依旧出现,甚至,空载都会出现。DwJednc

有网友指出:用肖特基二极管或者TVS管吸收,线圈失效不外乎就电流过大,高温失效,如何才能达到比静态工作电流更大?在上一次开断后反向电动势还没彻底结束就又开始了下次操作。所以我认为问题所在就是反向电动势吸收和最小操作间隔时间有问题。另外电机属于感性负载,另一侧也需要做反向电动势消除工作,加电感我觉得是错误的。DwJednc

此外,还有网友认为:空载也会烧线圈,是不是继电器断开后续流未完,又马上导通,导致反向电动势和电源共同作用,产生过高电流,烧毁线圈?更换了二极管加快续流,又改写了驱动时序,避免了上述问题?DwJednc

随后,我们换个方向继续寻找问题。DwJednc

经讨论后,软硬件共同优化解决了烧线圈的问题,软件增加必要的状态切换延时,直流有刷电机特别是在正反切换的时候,可以继电器线圈还没泄放完,新的信号又过来了,会照成极大的不稳定,甚至烧坏,所以直流有刷电机这一点控制一定要注意。DwJednc

硬件方面,在电机输出端增加必要的滤波电路,这个对于解决烧线圈,起锦上添花的效果,因为空载之前也有出现过,但是加上必要的EMC元件对整个电路的稳定性提升还是很大的。DwJednc

DwJednc

上述电路,有什么Bug,或者各自有什么可以改进的点,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DwJednc

(本文授权自公众号芯片之家)DwJednc

责编:DemiDwJednc

  • 三个问题:1测试没问题,工厂环境有关。2拿回来一上电就挂,和电源输出有关系。3能上不能下,和输出分配有关系。鄙人认为: A,实验室环境测试和工业环境有很大区别,要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干涉考验。B,电源电路设计很平滑,一用就抖动,稳压稳流冗余都的有啊,你这个只是个原理图而已,虽然我知道你想集思广益借脑。C,电流就像水,一碗水你喝了没了我的,能不能弄两碗呀,输出不够要么都不动要么一个动了一个在看。
  • 但看描述,空载也烧,这样 负载造成继电器吸合变慢就不成立了呀,是否是新的继电器空载也烧,还是已经使用过的继电器空载也烧,这个没描述明确,如果是后者,和您的观点也是重合的
  • 您的分析太好了,高手在民间!
  • 必烧电路设计
  • 示波器测下电压电流不都知道问题了吗,首先这么大的电压,应该串接电阻,不仅对继电器限流,也对电源做些防护,其次,ce结是完全断开么
  • 我的意见:
       继电器线圈烧毁的原因:这是电磁器件、继电器线圈在磁路未闭合前、阻抗很小,故吸合电流瞬间会很大(能够达到10倍),当继电器衔铁闭合后线圈阻抗迅速增大、使吸合电流迅速下降,线圈不会烧毁。但是如果磁路衔铁动作迟缓则会使线圈烧毁。(实际电机的启动电流是正常工作电流的几倍、尤其是初始瞬间,这样就会使继电器触点瞬间过流,造成触点表面局部烧熔,使得继电器动作缓慢,线圈初始电流下降变慢、烧毁。)
       解决办法:
    1、 解刨烧毁继电器,查看其触点情况。验证上述意见是否正确。
    2、 使用存储示波器测量电机启动电流,重新选择继电器触点容量、型号。
    3、 核对继电器动作时间、查对与电机启动电流是否合适。否则选择速度更快器件。
  • 我的意见:
       继电器线圈烧毁的原因:这是电磁器件、继电器线圈在磁路未闭合前、阻抗很小,故吸合电流瞬间会很大(能够达到10倍),当继电器衔铁闭合后线圈阻抗迅速增大、使吸合电流迅速下降,线圈不会烧毁。但是如果磁路衔铁动作迟缓则会使线圈烧毁。(实际电机的启动电流是正常工作电流的几倍、尤其是初始瞬间,这样就会使继电器触点瞬间过流,造成触点表面局部烧熔,使得继电器动作缓慢,线圈初始电流下降变慢、烧毁。)
       解决办法:
    1、 解刨烧毁继电器,查看其触点情况。验证上述意见是否正确。
    2、 使用存储示波器测量电机启动电流,重新选择继电器触点容量、型号。
    3、 核对继电器动作时间、查对与电机启动电流是否合适。否则选择速度更快器件。
  • 我的意见:
       继电器线圈烧毁的原因:这是电磁器件、继电器线圈在磁路未闭合前、阻抗很小,故吸合电流瞬间会很大(能够达到10倍),当继电器衔铁闭合后线圈阻抗迅速增大、使吸合电流迅速下降,线圈不会烧毁。但是如果磁路衔铁动作迟缓则会使线圈烧毁。(实际电机的启动电流是正常工作电流的几倍、尤其是初始瞬间,这样就会使继电器触点瞬间过流,造成触点表面局部烧熔,使得继电器动作缓慢,线圈初始电流下降变慢、烧毁。)
       解决办法:
    1、 解刨烧毁继电器,查看其触点情况。验证上述意见是否正确。
    2、 使用存储示波器测量电机启动电流,重新选择继电器触点容量、型号。
    3、 核对继电器动作时间、查对与电机启动电流是否合适。否则选择速度更快器件。
  • 继电器线圈烧毁?三极管没坏,应该是烧断了。烧断只可能是电压过高,导致电流过大。用固态继电器或者photomos。
  • 线圈回路不用加限流电阻吗?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一种用于电路板回收的新基材:遇水能溶 英国的Jiva Materials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PCB基材Soluboard,这种基材是由天然纤维包裹在一种无卤的聚合物中制成的,与行业内经常使用的FR-4基材不同,这种材料只要在9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就可以分层溶解···
  • 美国公司声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 位于美国佛罗伦萨州的Taj Quantum的公司在社交媒体宣布,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超导体专利。据称,这种独特的 II 型超导体(专利号:17249094)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包括远高于室温的温度,从约 -100° F (-73° C) 到约 302° F (150° C) - 这是一种特性这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
  • 英伟达惨遭背刺,这个SDK让AMD平台也能运行CUDA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HIP SDK,这是ROC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基于开源ROCm解决方案,HIP SDK使消费者可以在各类GPU上运行CUDA应用,为专业和消费级GPU提供CUDA支持。
  • 麻省理工发现新型量子磁铁释放电子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控制异常霍尔效应和贝里曲率来制造用于计算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的柔性量子磁体。
  • 后来居上,美光宣布已出样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 7月26日,美光宣布推出业界首款8层24GB HBM3 Gen2内存芯片,是HBM3的下一代产品,采用1β工艺节点,目前该款美光内存芯片正在向客户提供样品。
  • 韩国造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闹剧还是新的未来? 7月22日,韩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上传了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名为LK-99,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
  • 下一个医疗前沿:网联可穿戴设备 医疗和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将继续增强连接性和电池寿命,以实现对血压、体温和身体水分等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实时和非侵入性监测。
  • TI无线MCU创新方案,助力用户加速拥抱物联网 7月21日,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全球MCU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罗湖君悦酒店隆重举行,特邀请到MCU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德州仪器(TI)参加了“无线MCU分论坛”,论坛上,TI无线产品工程师魏天华分享了主题为“创新型无线解决方案,助力不断发展的互联世界”的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TI最新的无线MCU系列,以及对于这一市场的深刻思考。
  • 中国成功发射首款柔性太阳翼卫星,折叠主体厚度不到5cm 7月2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灵犀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技术验证,也是中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
  • 降低侵入式风险,清华开发出“入耳式”脑机接口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开发出一种名为SpiralE BCI的脑机接口,该器件采用“入耳式”设计,使用者只需要将器件插入耳道,即可读取相应脑电波信息,侵入性远远低于其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
  • 网传iPhone 15将采用叠层电池,这是一种什么电池技术? 根据推特用户@RGcloudS的爆料,苹果的下一代手机iPhone15系列可能会采用叠层电池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长使用寿命,那这所谓的叠层电池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PilotOS正式上线 近日,据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的消息,本源司南PilotOS客户端终于正式上线。PilotOS客户端是本源量子完全自主研发的一款一站式学习与开发平台,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本地量子计算编程,不需要联网使用,实现用户对量子计算软件服务“打开即用”,助力量子计算编程“小白”顺利成为量子计算编程开发者。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