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全球最大晶圆级AI处理器:14336个ARM核心,2048个小芯片

2021-10-18 14:09:14 综合报道 阅读: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并正在制作“2048-chiplet、14336-core 晶圆级处理器”的原型,该系统包括 1024 个小块的阵列,其中每个小块由两个小芯片组成,总共 2048 个小芯片和大约 15,000 mm 2的总面积。

日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新论文,称大规模芯片/系统集成的最佳路径是使用小芯片技术,使用无源硅互连技术将各种设备安装到单个硅晶片上,这种方法更灵活、可以扩展并具有显着的成本优势。OEYednc

研究人员团队已经设计并正在制作“2048-chiplet、14336-core 晶圆级处理器”的原型,该系统包括 1024 个小块的阵列,其中每个小块由两个小芯片组成,总共 2048 个小芯片和大约 15,000 mm 2的总面积。OEYednc

OEYednc

他们总结工作的论文很好地展示了chiplet 方法的优势和挑战。OEYednc

“据我们所知,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基于小芯片组装的系统,”该团队在论文中说。“就活动区域而言,我们的原型系统比 Nvidia/AMD 的单个基于小芯片的系统大约 10 倍,比来自 Nvidia 的 64 个小芯片 Simba 研究系统大约 100 倍。”OEYednc

相比之下,Cerebras 的第二代 AI 系统在单个晶圆上拥有 850,000 个优化的张量核心,面积为 46,225 平方米。OEYednc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的基于小芯片的晶圆级系统使用硅互连结构 (Si-IF) 将许多小芯片紧密集成在高密度互连晶圆上的基于细间距铜柱(10μm 间距)的 I/O 上,这些 I/O 至少为比基于中介层的系统中使用的传统 µ-bumps 密度高 16 倍,以及~100µm 的小芯片间距。OEYednc

这些小芯片可以采用异构技术制造,并且可以潜在地提供更好的性价比权衡,100s Tbit/s 的 TB 内存以及高性能计算和 AI 应用程序的 PFLOP 计算吞吐量。OEYednc

“这个原型系统的规模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设计流程的几个方面。因为这是构建这样一个系统的第一次尝试,所以在制造和组装过程中有几个未知数,”该团队在论文中说。“因此,容错和弹性是我们做出设计决策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我们还确保设计决策不会太复杂,这样他们就可以由一个小团队可靠地实施,”他们说。OEYednc

每个 tile 由两个小芯片组成:一个计算小芯片和一个内存小芯片。每个 40nm 计算小芯片包含 14 个独立可编程的 ARM Cortex-M3 处理器内核和 64kbits 的本地 SRAM,而内存小芯片提供 512KB 的全局共享内存。该系统被构建为一个统一的内存系统,其中任何区块上的任何内核都可以使用互连直接访问整个晶圆级系统的全局共享内存。OEYednc

小芯片采用 TSMC 40nm-LP 工艺设计和制造,并终止于构建细间距 I/O 焊盘的顶部铜金属层。晶圆级基板是一个无源基板,包含小芯片和铜柱之间的互连布线,以连接到小芯片 I/O。小芯片倒装芯片键合到晶圆级基板上,并通过边缘连接提供功率。OEYednc

由于晶片基板的尺寸远大于掩模版的最大尺寸,因此必须将 Si-IF 基板设计为可步进重复。OEYednc

整个晶片被分成较小的相同光罩,并通过缝合这些光罩制造,每个光罩由 72 个瓦片 (12x6) 组成。OEYednc

每个标线内的小芯片间链接的宽度为 2 µm,间距为 3 µm,但在每个标线的边缘,链接逃逸变得更粗(宽度增加到 3 µm,间距减小到 2 µm),同时保持间距不变,以减少标线拼接误差的影响。OEYednc

来自网格边缘每个瓦片的多个 I/O 需要扇出到晶圆边缘并连接到外部连接器,因此扇出布线和边缘 I/O 焊盘被设计成每个标线。来自边缘光罩的 Si-IF 基板上的小芯片插槽将保持未填充状态,并且外部连接器将连接到这些光罩中的焊盘。OEYednc

为确保这些 I/O 焊盘不会导致小芯片粘合的问题,该团队使用自定义块蚀刻工艺去除不需要的焊盘。如果代工厂支持每个晶片有多个光罩,也可以使用单独的掩模印刷晶片的边缘。OEYednc

责编:DemiOEYednc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 用水泥和炭黑制造储能超级电容器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人类最普遍的两种历史材料,水泥和炭黑(类似于非常细的木炭),可能会成为新型低成本储能系统的基础。该技术可以在可再生能源供应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使能源网络保持稳定,从而促进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 一种用于电路板回收的新基材:遇水能溶 英国的Jiva Materials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PCB基材Soluboard,这种基材是由天然纤维包裹在一种无卤的聚合物中制成的,与行业内经常使用的FR-4基材不同,这种材料只要在9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就可以分层溶解···
  • 美国公司声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 位于美国佛罗伦萨州的Taj Quantum的公司在社交媒体宣布,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超导体专利。据称,这种独特的 II 型超导体(专利号:17249094)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包括远高于室温的温度,从约 -100° F (-73° C) 到约 302° F (150° C) - 这是一种特性这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
  • 俄罗斯“贝加尔湖”基准测试对比英特尔和华为芯片,惨败 俄罗斯服务器处理器 Baikal-S 的开发人员将其性能与美国和中国的同类芯片进行了比较。涉及六个流行指标。
  • 麻省理工发现新型量子磁铁释放电子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控制异常霍尔效应和贝里曲率来制造用于计算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的柔性量子磁体。
  • 电池能用三十年?美国Ener Venue称推出革命性电池技术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寿命约为800次循环,磷酸铁锂约为2000次,而钛酸锂据说可以达到1万次循环,也就是说常规普通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每天完全充放电三次,最多也就能用上几年的时间。虽然相较于铅酸电池200-300次的循环寿命来说,这已经是很大幅度的提升了,但现在有一家公司宣称他们的电池可以充放电30000次,每天充放电三次,能用30年。
  • 测试中比友商温度低14度,一加天工散热系统怎么做到的? 7月27日,一加在2023年ChinaJoy上发布了全球首创的散热技术,即航天级三维立体散热系统“天工散热系统”,这是一加的又一次新的尝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万物电气化:探索绿色未来之路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美国年度脱碳展望(ADP)2022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发现。本报告着眼于实现净零经济的各种情景。我们在本文中重点关注的方法称为“中心情景”,它遵循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
  • 韩国造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闹剧还是新的未来? 7月22日,韩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上传了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是一种改性铅磷灰石名为LK-99,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
  • 下一个医疗前沿:网联可穿戴设备 医疗和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将继续增强连接性和电池寿命,以实现对血压、体温和身体水分等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实时和非侵入性监测。
  • 瑞能半导体全球首座模块工厂在上海湾区高新区正式投入 瑞能微恩半导体暨瑞能金山模块厂开业典礼在上海湾区高新区隆重举行,标志着瑞能全球首座模块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将主要生产应用于消费、通讯、新能源以及汽车相关的各类型功率模块产品,串联客户和生态圈,积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成功发射首款柔性太阳翼卫星,折叠主体厚度不到5cm 7月2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灵犀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技术验证,也是中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