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汽车出品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蔚来下一步怎么走,三个品牌——蔚来、乐道、萤火虫如何协同和高效运营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这一次芝能也是参加了媒体群访,蔚来创始人李斌及高管团队详细阐述了三大品牌的协同机制,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围绕智能汽车新三大件(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底盘)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通过产品大年、基建大年和技术大年的“三箭齐发”,推动销量增长、毛利率提升及四季度盈利目标的实现。面对全球贸易摩擦与关税壁垒,调整出海策略,依托本地合作伙伴拓展市场。
我们根据这个群访内容给大家探讨一下2025年的盈利目标是否能实现,这确实是关乎蔚来往前走的持续性。
2025年上海车展,蔚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整合气势,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集体出征,李斌将这种集合称为“技术的合力成果”,不仅是品牌的联动,更是技术平台、供应链管理、市场定位与用户画像之间深度协同的展现。
通过产品矩阵的细分策略,实现从豪华旗舰到高性价比主力车款的覆盖。
李斌特别强调“听劝”成为产品设计的新共识。过去蔚来产品注重工程完整性与创新表达,但在二代车型阶段遭遇到部分用户感知不足与场景偏离问题。第三代产品通过更深的市场调研与用户洞察,在功能显性化、空间利用、交互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在产品层面的“从技术导向向用户导向”进化。
蔚来自研的NX9031神玑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这也是全球首款车规级5纳米智驾芯片。相较于以往依赖第三方供应链,蔚来通过芯片自研不仅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毛利率,更掌握了算法、架构、功耗与场景优化的完整闭环。
Sky·OS作为全域操作系统的落地。李斌将其比作盖高楼的“地基”,目前车载系统中“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表面体验已趋同质化,真正决定长期价值的是不可见但核心的系统能力。
Sky·OS不仅承担跨域融合任务(如动力域、座舱域、智驾域的实时协同),也将成为蔚来生态闭环中连接车、云、端三维数据的核心枢纽,所构建的全域数据操作底座,正是未来自动驾驶与车联网生态能否形成可持续盈利模式的决定性基础。
智能底盘技术的不断深化,也构成蔚来对驾驶质感与安全极限的关键支撑。
我们也是体验了车展上的动态演示项目“飞跃天际线”、“天行车舞”等,即是通过对电子控制悬架、线控系统等复杂底盘结构的融合调校,这种底层能力决定了在极端环境、复杂工况下,智能车是否能够具备真正“能上路、敢跑高速、稳住极限”的工程能力。
技术带来的直接效益也在公司治理端显现。蔚来提出“通过技术提升经营效率”,借助底层创新驱动产品竞争力,再通过销量与毛利的增长反哺管理改善。
蔚来对全球化路径的迭代也尤为关键,不同于前期以直营为主的国际化模式,蔚来2025年起采用“国家合作伙伴”机制来替代过往高投入低产出的重运营路径,与新加坡本地伙伴的合作不仅提升市场渗透效率,也降低了运营成本与政策摩擦,“与本地资源联营共赢”的思路,是对当下欧洲电车关税不确定性的务实应对。
三品牌战略为轴心,在产品、技术、用户、渠道层面形成了纵向整合与横向协同的体系架构。
李斌对中国汽车“全球占比可达40%”的判断背后,国内品牌如比亚迪、奇瑞、长城的出海实践也在侧面验证这种“从技术突破到系统出海”的路径可行性。
李斌多次提及“智能汽车的新三大件”——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底盘,强调这三者决定了智能汽车“体验的上限与安全的下限”,蔚来认为自己已经从软件集成商向深度技术自研转型,将技术路径标准化为产业话语权竞争的核心锚点。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价格战持续,不同技术路线(纯电、增程、插混)并行发展,用户需求日益多元。蔚来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实现其经营目标。
李斌坦言,2025年对于新能源汽车是决胜之年,蔚来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市场端,除了来自传统豪华品牌的竞争,新兴的新能源品牌也在各个细分市场发起冲击。乐道L60所处的20-30万元区间,面临Model Y等强劲对手,增程混动车型也在部分市场占据优势。
蔚来并非简单参与价格战,而是坚持以产品力取胜。2025年是蔚来的“产品大年”,共有九款全新或改款车型上市,涵盖了从旗舰轿车到主流SUV,再到高端小车的各个细分市场。
这些新车/改款基于蔚来第三代平台的技术升级,聚焦于提升用户可见的显性价值,如L90的超大空间和前备舱,以及对“听劝”的用户需求的响应。新产品的密集发布,是拉动销量的核心驱动力,也为改善公司毛利率奠定了基础。
除了产品攻势,蔚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也进入了爆发期,将2025年定义为“基建大年”。最引人注目的目标是在27个省级行政区实现换电站的“县县通”。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蔚来正坚决推进。
在充换电技术路线的讨论中,李斌态度鲜明地指出,充电和换电并非对立关系,蔚来是建设充电桩最努力的公司之一,拥有750kW液冷超快充站和大量充电桩。但他同时强调,无论充电技术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比换电更快、体验更好(不下车)。
更重要的是,换电模式在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化、能源协同(与光伏等波动性发电协同、作为能源服务器)以及长期成本效益上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
李斌甚至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剖析了超快充在电池寿命、质保和能量损耗(两次电损)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坚定地认为蔚来提供的“可充可换可升级”总体解决方案是最优选择。
换电联盟也在稳步推进,有公司正在基于乐道的标准电池包开发换电车型,这预示着换电生态的扩大和标准化进程。
换电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实现“县县通”,将极大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提升纯电车型的用户体验,这正是蔚来对抗增程等技术路线竞争的重要武器。
● 在品牌协同层面,蔚来通过资源共享与差异化定位,最大化三大品牌的市场覆盖与运营效率。
◎ 蔚来与萤火虫共享展台和销售网络,332家蔚来门店均可展示和试驾萤火虫,快速实现了全国覆盖;
◎ 乐道则通过独立展台强化其“阖家欢乐”的家庭定位,与蔚来高端品牌形象形成区隔。
换电站的共享是协同效应的核心,乐道用户可使用蔚来近2000座换电站,占蔚来总量的60%,显著提升了补能便利性。
研发层面的底层技术共享,如L90与ET9共用电驱系统,进一步降低了开发成本。
蔚来还在区域中台、销售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协同,例如秦力洪与沈斐共同推动销售网络优化,确保三大品牌在市场端的协同作战能力。
小结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蔚来当前的核心战略蓝图:以“智能汽车新三大件”为代表的底层技术创新是驱动公司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构建差异化优势的基石。
蔚来基于技术底座,构建了多品牌、全场景补能(可充可换可升级)和全球化布局的智能电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5年是蔚来技术从投入转向收获,战略从规划转向落地见效的关键一年。产品大年、基建大年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共同构成了蔚来实现经营目标、特别是四季度盈利的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