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特斯拉在法国、瑞典、荷兰和瑞士四大核心市场的销量分别暴跌59%、81%、74%和50%,唯一的亮点是挪威,同比增长12%。
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欧洲正显现出对马斯克品牌的持续“降温”迹象。
本文将从销量数据与舆论风向两方面,分析特斯拉在欧洲遭遇系统性挫败的内外因。
Part 1
销量全面崩塌:
四大主力市场“腰斩式”下滑
曾经被特斯拉视为关键增长引擎的欧洲,如今正成为其“最先失守”的堡垒。
特斯拉在法国仅售出863辆,同比暴跌59%;
瑞典则因与IF Metall工会持续的劳资冲突,导致销量暴跌至203辆,跌幅高达81%;
荷兰市场情况更为严峻,同比下降74%至382辆;
而瑞士也不容乐观,销量腰斩至227辆,下降50%。
这四国均为电动车普及率较高、基础设施完善、消费者购买力强的成熟市场,长期以来是特斯拉在欧洲的“稳定盘”,当前销量断崖式下跌,问题已不再是产品更新周期或产能调整可以解释的。
特斯拉在欧洲部分销售疲软可以归因于2月工厂暂停产线升级(以支持Model Y Juniper版本),但即使在3月恢复生产后,新车型并未激起市场热情,说明消费者的兴趣和信任正在快速流失。
下面的1-4月的情况对比,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再看看。
Part 2
马斯克的个人行为与政治倾向,
引发欧洲用户反感
特斯拉当前的困境,绝非“短期供给问题”或“新品切换过渡期”所能简单归因。
从市场数据到品牌认知,欧洲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冷淡,正演变成一种更具结构性和深远性的信号:特斯拉正在失去它曾经在欧洲拥有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鸣。
尤其是在2020年以后,欧洲各国政府持续推动电动化转型,并在充电基础设施、购车补贴、政策法规等层面为新能源汽车铺设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各类本土和外资品牌也随之崛起,纷纷以更符合欧洲人审美、驾驶习惯与环保意识的产品,争夺特斯拉曾一统江湖的市场份额。
欧洲本土的车企为了碳排放,对于奔驰EQ系列、宝马i系列、大众ID系列、沃尔沃EX系列,推进还是比较猛的,正在快速填补特斯拉下滑所留下的市场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些品牌大多选择了“去CEO人格化”的企业传播战略,不再过度依赖个人标签,而更强调企业的长期战略、可持续发展与本地合作。这种理性、稳重的形象,显然更受当下欧洲中产阶层的青睐。
小结
特斯拉的欧洲挑战,
是全球化认知差异的典型写照
特斯拉在欧洲遭遇的挑战,不只是销量下滑的数字游戏,更是一次深刻的“全球品牌文化错位”的现实案例。
从早年凭借技术与先锋姿态赢得追捧,到如今在高度成熟的欧洲市场“水土不服”,特斯拉正面临一个关乎未来十年走向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全球不同文化与价值体系中,保持品牌的持续吸引力。
埃隆·马斯克作为品牌灵魂的象征,一方面塑造了特斯拉的神话,也正逐渐成为这个神话的“反主角”。
单纯从欧洲市场来看,如果特斯拉不能在战略层面进行“去马斯克化”的品牌重塑,并在欧洲更主动地构建与本地社会、政策和消费者的深层次连接,那么它或许将被日益多元化、制度化的欧洲新能源市场所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