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魅力
01 黄金有着独特的金黄色金属光泽,并且它具有抗氧化性,在自然光下不易褪色;
02 黄金的密度高达19.3 g/cm³,易通过重量鉴别真伪,并且金具有极佳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比如1 g黄金就可以被拉成两公里的细丝,或者被压成仅0.1 μm的金箔(约头发直径的1/500);
03 黄金的导电性在金属中排名第三(次于Ag和Cu),但抗氧化性远超银和铜,因此用于高精度电子触点,并且它的熔点约为1064 ℃,比大部分工业元素(如Fe熔点在1538 ℃)要低,便于铸造加工;
04 黄金还具有很高的抗腐蚀性,黄金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水反应,即使高温下也不易氧化,并且它不溶于单一酸(如盐酸、硫酸),但可溶于王水(浓盐酸与硝酸的混合物)。
古法炼金真的可行吗?
手机里藏着个巨大“金矿”?
用“镊子”就可以把汞变成金?
不论是古法炼金还是废料炼金,这些方法中的原子只是发生了破裂和重组,整个过程是元素守恒的。那么,元素不守恒的过程能否发生呢?早在1901年,索迪和卢瑟福两人发现放射性的钍可以自发转变为镭。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元素不守恒的过程,让其他元素转化成金元素!
通过查看元素周期表可以发现,金是第79号原子,而汞是80号原子,也就是说,如果用一个特制的“镊子”将汞原子中的一个质子取出,那就可以成功地“点石成金”啦!
但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如果要分离出一个质子需要多高的能量呢?我们简单地估算一下。
再加上库伦势能,最后通过估算,对于汞这种重核元素来说,分离出一个质子的能量在MeV量级,这在微观层面是一个极高的能量!
那我们要如何能够找到这样一个能量极高的“镊子“呢?
答案就是高能粒子!根据相对论的质能方程,粒子的能量E满足:
早在1980年的时候,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就利用高能粒子加速器,将氦原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速度,用其轰击Bi(质子数为83)的原子核。在这种高能粒子的轰击下,有部分Bi便因为失去质子,而变成了质子数为79的金元素。
实验结束后人们却发现,在这一过程中,装置耗费了极大的电能,但是能人们发现整个装置在这一过程中耗费了极大的电能,而最后生产出的金却简直少得可怜。经过计算要生成一盎司金就得耗费接近一亿美元,而一盎司金市场只能卖到两千多美元,可以说是一夜暴负了!
虽然按照现在的科技成功制备出了人造黄金,但是离黄金自由和一夜暴富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