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日本新车市场延续复苏态势,同比增长10.5%,累计销量已达162万辆。
本土品牌持续主导市场,丰田凭借11款车型强势跻身常规车排行榜前列,大发则实现惊人增长。外国品牌中,德系车表现亮眼。中国品牌虽然整体销量仍处低位,但在比亚迪的带动下显示出增长潜力。
在本土市场壁垒高筑的日本,中国车企正尝试通过产品差异化与品牌渗透打开局面。
日本车市复苏持续,
丰田主导地位巩固,
轻型车细分竞争激烈
4月份,日本乘用车市场总销量达342,876辆,同比增长10.5%。这一增幅建立在去年同期受生产中断影响的低基数之上。
今年前四个月,日本汽车市场累计销量达到1,628,227辆,同比增长13%。
在电动化与经济复苏双重背景下,本土品牌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形成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
车型层面,丰田的统治力显而易见。其11款车型挤入常规车销量前12名,形成压倒性优势。
在轻型车细分市场,
进口品牌方面,德国品牌展现坚挺增长。
在整体市场趋向本土品牌集中的格局下,德国品牌凭借品牌力与产品溢价能力维持增长态势。
比亚迪破局发力,
中国品牌
在日本市场仍面临深层挑战
日本市场对外来品牌历来设有天然屏障,中国车企近年来仍在试探性推进本地化战略。
2025年4月,比亚迪在日本的销量达到166辆,同比增长147.8%,这一数据仍远低于本土品牌与德系竞争者,但相较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呈现出明显增长势头。
作为目前在日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比亚迪持续通过Atto 3、Dolphin等纯电车型建立品牌认知度。
在日本,纯电动汽车仍非主流,消费者更多偏好混合动力或轻型汽油车。这一趋势决定了比亚迪要想实现销量跃升,除技术本土化与渠道布局外,更需顺应日本消费者的审美与用车习惯。
截至目前,除比亚迪外,中国其他品牌在日本尚未形成规模化销售,品牌排名与销量均未进入前30。
虽然日本电动化趋势逐步推进,但政策导向、基建配套与消费结构均远不及欧洲市场成熟,中国品牌在短期内难以复制在挪威或荷兰的爆发式增长路径。
从当前结构来看,日本汽车市场的品牌忠诚度极高。丰田、本田、铃木等品牌构建了高度稳固的用户基础,依托强大的销售网络与售后体系,形成难以被撼动的壁垒。
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本地缺乏有效的渠道渗透和品牌信任度积累,整体处于战略试探阶段。
不过,随着日本政府提出到203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的政策方向,以及东京等大城市对零排放车辆的支持,未来数年内,日本电动车市场仍有望打开窗口。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现阶段在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上的持续投入,将为中长期渗透积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