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技术解析:领克EM-P技术架构与传统插混系统有什么不同?

2025-07-07 汽车电子设计 阅读:
领克EM-P所构建的“智能电混”体系,是对传统增程与并联混动形式的一次架构性进化。通过三挡混动系统与多电机复合布局的硬件支撑,加之AI驱动的能量调度与专用混动电芯的协同优化,实现了在全电状态、高速状态与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与能效的均衡。

 1Q4ednc

领克EM-P是吉利旗下领克品牌推出的电混平台,强调电驱为主、智能能量管理为核心的新能源系统,基于多挡位电驱变速系统(3DHT Evo/Pro)、高功率电机及新一代高热效率混动引擎构建动力基础,并结合AI场景驱动的能量调度策略,在用户使用全周期中优化了性能、能耗与响应一致性。1Q4ednc

 1Q4ednc

系统在不同车系中形成差异化布置,从前驱P1+P3构型到四驱P1+P2+P4+P4的复合构型,从而完成了从城市通勤到高速远途、从寒冷气候到高性能场景的全面覆盖。1Q4ednc

 1Q4ednc

01

EM-P混动系统1Q4ednc

的结构基础与运行逻辑1Q4ednc

领克EM-P构建在“以电为主”策略之上,其核心在于多模态驱动结构、三挡位电驱变速系统以及多电机协同控制逻辑。1Q4ednc

该系统根据车型配备差异,分别采用了P1+P3和P1+P2构型的3DHT Evo/Pro系统。其中,P1电机主要用于发电,P2或P3电机则作为主要驱动源,并在部分车型上增加P4后桥电机以实现电四驱。1Q4ednc

动力单元方面,EM-P系统覆盖了1.5T和2.0T两种电混引擎。1Q4ednc

◎ 其中,1.5T机型最高热效率达到47.26%,通过高效燃烧室设计、水冷EGR、缸内直喷与米勒循环等技术实现低油耗与高功率输出的平衡。1Q4ednc

◎ 而2.0T Drive-E电混引擎则具备更强中高速性能支持,适配更大整备质量与高性能诉求场景。1Q4ednc

电机控制与变速系统方面,EM-P采用的三挡DHT电驱系统,是其驱动逻辑的核心构件。1Q4ednc

相较于传统单挡增程结构,三挡变速可根据车辆行驶状态智能调节传动比,实现高速低转巡航、低速高扭加速的协同兼顾。在亏电状态下,仍能通过调挡控制保持良好的扭矩输出,显著降低传统串联增程系统在电量不足时的性能衰减。1Q4ednc

技术运行逻辑上,EM-P根据车辆状态选择不同驱动模式:1Q4ednc

◎ 低速时主要由电机驱动,发动机不启动;1Q4ednc

◎ 中高速阶段则依赖发动机与P1电机协同,通过高效工作点调度降低燃油消耗;1Q4ednc

◎ 高速时优先选择发动机直驱,减少能量转换路径中的损耗。1Q4ednc

系统支持纯电、串联增程、并联、直驱四种模式动态切换,适应城市、高速、山路与低温等多种环境。1Q4ednc

领克EM-P的混动系统通过电驱为主的构型、三挡变速控制与复合多电机布局,在应对高速巡航、爬坡、高负载场景下,能维持低能耗、高输出的双重目标。1Q4ednc

三挡结构优化了发动机工作点,P4电机解耦进一步降低拖曳损耗,技术架构优于单挡增程与低速串联电混系统。1Q4ednc

02

智能能量管理系统1Q4ednc

与电池适配技术1Q4ednc

领克EM-P引入的“星睿AI云动力2.0”是其能量调度策略的技术核心。1Q4ednc

系统通过导航数据、驾驶习惯、环境识别与惯用路线学习等输入,动态调整动力系统运行模式与电池能量分配。1Q4ednc

◎ 在结构层面,该系统突破了传统预设模式,赋予电驱控制“预判”与“适应”能力。1Q4ednc

AI能量管理系统可基于导航识别交通拥堵提前保电,在通勤规律识别中实现电量精准释放,并在如重庆等多山城市提高电量平衡点,优先保留下坡能量回收空间。1Q4ednc

在电池使用习惯学习方面,系统可识别用户深踩油门倾向,在保证节能的同时提升瞬时响应能力。1Q4ednc

◎ 电池方面,领克EM-P首搭金砖电芯超级混动系列,专为电混需求设计,其核心特性包括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与高安全冗余,电芯可在SOC低于20%时维持高功率输出,电芯具备4500次满充满放寿命,采用自修复SEI膜技术,保障长周期微循环下性能稳定。1Q4ednc

◎ 在充电能力方面,该电芯可实现SOC30%至80%在15分钟内完成充电。通过锂离子顺序排序、电压调和与终端极化调控等手段,提高末端充电效率,适应高频通勤场景需求。1Q4ednc

◎ 在安全层面,电芯结构具备多层弹性缓冲材料、自调电解液膜及耐热陶瓷隔膜,满足当前及未来国家标准中最严苛的热稳定性与刺穿要求。1Q4ednc

P4电机的引入不仅提升性能,也通过可解耦设计降低了高速巡航能耗,并支持低速掉头(华尔兹模式)、蟹行模式等高机动性功能。电驱系统的响应时延低至10ms,实现电动四驱下的“无感切换”。1Q4ednc

EM-P的智能能量管理通过AI感知与策略运算有效提高了系统能效,避免不必要的电池浪费。同时,高功率、高循环混动电芯从本质上解决了电混系统在充放电频次、负载冲击与高温老化下的性能衰减问题。系统在性能、经济性与安全性三方面均具备高适应性与技术领先性。1Q4ednc

 1Q4ednc

小结

领克EM-P所构建的“智能电混”体系,是对传统增程与并联混动形式的一次架构性进化。通过三挡混动系统与多电机复合布局的硬件支撑,加之AI驱动的能量调度与专用混动电芯的协同优化,实现了在全电状态、高速状态与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与能效的均衡。1Q4ednc

 1Q4ednc

责编:Ricardo
文章来源及版权属于汽车电子设计,EDN电子技术设计仅作转载分享,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有疑问,请联系Demi.xia@aspencore.com
汽车电子设计
博主和汽车电子的行业的工程师们一起交流、探讨、思考的小结,以作为技术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广告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面包芯语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